首頁>健康>

缺血性結腸炎又稱缺血性腸病是指結腸由於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性反應和損傷。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致病原因可以是全身性的系統疾病如低血壓引起,也可以是由於部分腸管的供血動脈的狹窄或栓塞引起。大部分情況下,很難發現明確的病因。

  腹瀉、腹痛和血便是急性缺血性結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稱為“缺血性結腸炎三聯徵”。 典型的病史為突發的痙攣性下腹痛,有的患者表現為臍周或者全腹疼痛,常伴有裡急後重,一般在24小時內有黑色或鮮紅色血便排出,患者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都非常害怕。

  缺血性結腸炎的症狀取決於缺血的嚴重程度。最常見的缺血性結腸炎的早期症狀包括腹痛、輕度至中度的直腸出血。病因上,引起起結腸缺血的原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血管阻塞型,另一類為非血管阻塞型。

  1.血管阻塞型結腸缺血:

  主要表現為動脈硬化、腸繫膜血管的損傷、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腹主動脈重建時手術結紮腸繫膜下動脈等等。

  2.非血管阻塞型結腸缺血:

多為自發性,通常不伴有明顯的血管阻塞,臨床上很難找到明確的引發結腸缺血的原因。其中大部分為老年患者,當發生結腸缺血性改變後,腸繫膜血管造影顯示的血管異常可與臨床症狀不相符。有多種原因可以引起自發性結腸缺血,其中各種原因引起的低血壓最為常見,如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等,同時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同時服用可影響內臟血流的藥物(如升壓藥等),可以顯著增加結腸缺血的發生率。腸繫膜血供減少,造成結腸缺血。

缺血性結腸炎的病理改變與臨床嚴重程度相關。在輕型或早期的病例,主要是粘膜和粘膜下出血和水腫,可能伴有輕微壞死或潰瘍。相對嚴重的缺血,病理圖片類似炎症性腸病的表現可能會看到。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可發現透壁的梗死以及導致的穿孔。

缺血性結腸炎在臨床上並不多見,然而一旦發生需要及時治療。包括休息,禁食,吸氧,停用可疑的藥物,輸血,應用抗生素等,必要時給予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強調一點,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不適宜應用,因為其對本病不僅沒有治療的作用,而且還加重腸缺血,引起腸穿孔,如果出現腹痛加重,並有明顯腹膜刺激徵,必須及時手術治療,切除壞死的腸段,並進行血管重建。

【本期專家】

馬濤,瀋陽市肛腸醫院三病區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從事肛腸外科16年,以“微創,無痛”作為診治理念,以系統診療肛周各種疾病,尤其擅長重度環形混合痔及高位複雜性肛瘻的手術。

13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足患者的幾大誤區,你中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