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在大醫院看病,經常會出現“排隊兩小時,看病5分鐘”的情況,而大夥一定都有過“醫生都沒怎麼聽我說,就開始開單子讓我檢查或者開藥”的情況。

在目前醫療大環境下,很多大醫院的醫生每天要面對很多的病人進行診療,一個個詳細聽你說再慢慢看病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那問題來了:既然看病這麼難,那如何在有限的跟醫生溝透過程中能夠取得一個比較好的看病結果呢?

這裡,何醫生給大家一些建議,如果能夠照著這些建議進行的話,我相信,您跟看診醫生彼此都會有一個滿好的看病體驗。

主要‍症狀描述要具體,不要模糊

醫生進行病情詢問時,很多病人會回答:“有時候”、“偶爾”、“很長時間了”、“有一點”等模糊化形容詞彙,比如醫生問:“老人家,你腰疼多久了?”一定不要回答“很久了”,很久是多久?一週、一個月還是幾個月?比如醫生問:“老人家,你哪裡不舒服啊?”有些會回答:“我哪裡都疼。

”哪裡是哪裡?腰部、背部還是膝蓋?一定要重點具體的指出來,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漫無目的的描述並無法讓醫生很好地掌握病情,甚至因為你含糊不清的描述,比如骨科為例,如果你描述全身疼痛,那醫生開具照片單時候可能就會髖膝踝肩肘腕各大關節的片子都給你開出來,加重您不必要的負擔。

描述病情要條理清晰,避免漫無目的

很多病人在描述病情時抓不住重點,贅述及廢話太多,比如有這樣的句式:“醫生,我是這樣的:30多年前我被怎麼怎麼過,然後上班時候又怎樣怎樣了,那個時候好多人都知道什麼什麼,然後……”說了很久都還沒說到本次看病的目的,而且這種病人在臨床門診中還不少,為了更好地進行看病,在看病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病情條理清晰的描述。

建議陳述內容如下:本次如何發病、發病有無誘因、症狀的持續時間、以前得過什麼病,吃過什麼藥,對什麼藥過敏,有沒有某種疾病的家族史等。

描述患病時最主要情況

這個是看病時候最重要的,主要可概括為“位置、性質、時間”三因素:哪裡不舒服?具體怎麼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已經持續了多久?時間上還可以分為偶爾不舒服還是持續不舒服。

現在患病情況

具體有:身體哪個部位在什麼時間點不舒服?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是飯前、飯後還是睡覺時發作)有沒有伴隨有其他症狀?比如頭痛有沒有頭暈耳鳴;之前是否去其他醫院檢查過?如果有的話,檢查結果如何?檢查單是否隨身攜帶?如果有,交給醫生利於他更好的診斷病情。

既往身體情況

以前有沒有得過什麼重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梗、腦梗、腦出血等?是否經歷過什麼外傷或者手術?現在是否還在服藥,如果有,什麼藥,服藥劑量是多少?有沒有藥物過敏?如果有,什麼藥?主要是磺胺、抗生素等等。

個人及家族基本情況

婚育情況怎樣?未婚還是已婚?生育史怎麼樣?女性月經史怎麼樣的?是否有抽菸飲酒等不良嗜好?如果有,煙量跟酒量每天多少?家族是否有遺傳病史?什麼病?

避免先入為主的主觀判斷,記住對醫生只描述症狀即可

看到醫生第一句話就是“醫生,我可能得了腎結石。”這種先入為主的開場白並不可取,因為這樣會讓醫生在看病時思路侷限在該疾病上而忽略其他症狀,並不利於疾病的完整呈現,專業人做專業事,患者就只描述你的症狀即可,不要自己進行主觀的疾病判斷。

看病前列一張問題清單

內容建議如下:

我可能得病名稱?病因是什麼?

檢查的目的及程式?檢查前、中、後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該病如何治療?為什麼吃這個藥?藥物用法?

怎樣判斷治療是否見效?這個藥有什麼副作用?一個療程是多久?

如果吃藥效果不佳怎麼辦?其他後續治療方式是什麼?

下次需要多久進行復診。

不要太迷信專家號,初診時可以掛普通號

專家號並不好掛,這是大家的共識。而專家也需要基於正常檢查流程對你的疾病進行診斷,並不會看一眼就知道你全部的病情轉歸。因此建議你首次看病時不妨直接掛一個普通號進行看診,等到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建議需要進一步治療,或要對病情做出重要決定時,再掛專家號更節省您的時間也對病情更有針對性。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容易反覆的慢性前列腺炎,究竟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