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硒元素被譽為“生命火種”、“長壽之源”。補硒有益於身體健康,能夠預防多種慢性病、癌症,已經逐漸成為福斯的共識。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的補硒理念都是錯誤的,導致補硒效果打折,錢花了不少,健康卻沒有獲得有效保障。
那麼常見的補硒理念誤區有哪些?究竟應該怎樣補硒,才是最科學最有效的呢?
誤區一:臨病補硒
硒對已知的部分疾病確實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中國的科學家在西藏大骨節病、黑龍江克山病以及江蘇肝病的補硒防治實踐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補硒能夠有效減輕病人放療和化療的毒性反應。硒的這些神奇功效讓部分朋友將它當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平時想不到補它,只有頭疼腦熱、疾病來襲時才想起來補一補。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補硒方式,也許能加快疾病康復的程序,但卻失去了補硒最大的意義——未病先防。
硒不但能夠預防腫瘤、肝病等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維護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預防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硒對人體健康的最大意義就在於預防,在未病時築起免疫力的防火牆,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所以千萬不能把硒當成藥,有病才補,沒病就忘,這是對硒的價值的巨大浪費。
誤區二:間歇補硒
為了起到對疾病的預防作用,補硒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應該有多長呢?有些朋友在堅持補硒一定時間之後,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態良好,再加上傳統補硒產品的種種使用不便——需要定時定量、貯藏不便、價格高昂等等,就逐漸不再堅持每天補硒,斷斷續續甚至完全停止,直到感覺健康狀態不佳時才又想起補硒。
然而,硒是人體不能合成,只能從外界攝入的微量元素,一旦停止補充,就會從體內慢慢流失。在微量元素的研究中,以機體排出所吸收的元素的一半量所需要的時間定義為 “生物半減期”來表示元素在體內生物運轉的速率。有些元素的生物半減期很長,如鈽約200年,鎘為20年以上,經吸收後是很難排出的。而肌肉中硒的生物半減期為100天,肝臟50天,腎臟32天,血清為28天,說明硒的代謝是比較快的。人體需要不斷地補充硒元素,才能維持體內處於較高的硒水平,讓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對於居住在貧硒地區的人們來說,補硒就一定要終生堅持,千萬不能斷斷續續,硒水平下降,免疫力也隨之下降,疾病就可能趁虛而入。
終身補硒,終身健康
人應該像每天攝取澱粉、蛋白質和維生素一樣,必須攝入足夠量的硒,才能持續發揮硒對人體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