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冬天已經悄悄來臨,一輪又一輪的大範圍降溫將要開啟。人們稍有不慎,便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所以秋冬必須重視適時養生,才能保證整個冬季安然度過。
飲食篇從中醫角度看,秋冬季節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粘度增加,人體陰陽代謝加快。中醫倡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此時進補十分必要,而且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
1、充足飲水
秋冬來臨之後天氣開始轉涼,空氣溼度下降,容易因為空氣的乾燥而導致很多不良症狀出現。如果可以補充足夠的水分,不僅可以維持體液平衡狀態,還能夠滋潤身體,促進毒素的排洩,這也是養生的有效措施。如果缺乏飲水,不僅容易導致尿液濃縮,還可能會出現咽喉乾燥,面板乾燥的情況。
一般每天需要有2000毫升左右的飲水量。水分補給充足,尿液排洩量多,可以將體內的垃圾毒素排洩出來,同時達到降火,滋潤面板的作用。不僅要多飲用白開水,還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水分。
2、飲食宜清淡
秋冬氣候乾燥,乾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冬養生主要是以防燥、滋陰、潤肺為重中之重,所以在於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健康的飲食,合理的搭配,以清淡為主。特別是晨起可多食粥,益胃生津,對護肝益肺有一定益處,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
3、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的效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蘿蔔、蓮藕等;可多吃一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等;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宜吃梨、提子、荸薺、香蕉等;還可多吃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4、多吃潤肺生津的食物
要多吃滋陰潤燥、益胃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蔔、鱉肉、烏骨雞、鴨蛋、豆漿、乳品等。其中,甘蔗、梨雖可以清肺潤燥,但由於梨、甘蔗性寒,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5、少吃辛辣、煎炸之物
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冬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還要少食油炸、肥膩之物;不宜多吃火鍋、燒烤,以防加重乾燥症狀。
6、宜吃營養、易吸收的食物
秋冬宜吃富有營養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瘦肉、禽蛋、乳品、豆類、鴨肉、雞肉等食物。肉類可食兔肉、鴨肉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宜多吃魚。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而且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7、拒絕過度貼膘
到了秋冬,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秋冬應該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導致肥胖。因此在秋冬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可遵循少吃多餐、營養均衡的原則,肥胖者可多食低熱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蘿蔔、薏米、海帶、蘑菇等。
8、飲食宜溫,忌生冷
秋冬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所以,飲食上應當節制冷食、冷飲,少吃性寒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宜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如:帶有溫補性的牛、羊肉之類,以溫補血氣、增強體質抵抗力。
保健篇1、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
秋冬容易精神不振、乏力、疲憊等,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能保證一天7-8小時的睡眠,有利於健康,並且能夠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
秋冬季節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冬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2、適時添衣,注意保暖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大,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止“凍”出病來。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穿適當的鞋和襪,以防“寒從足生”。建議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此外,肩部、肚臍、脖子等重要部位也是不能凍到的。
3、朝鹽晚蜜
對付乾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鹽水,晚蜜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蜂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冬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冬乾燥而引起的便祕。
4、不要憋尿
不少人為了防止口乾,晚上睡覺前會喝不少水。但是這樣一來,夜尿的頻率就會增加。一些人即便是夜裡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地憋尿繼續睡,這其實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極易誘發膀胱炎。而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5、每日揉腹防便祕
乾燥的氣候不僅傷肺,還會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祕。可每日圍繞肚臍順時針按揉腹部十幾分鍾,防止便祕,促進通便,還有利於減肥。
6、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秋冬時節雖然天氣較寒冷,但不宜終日閉戶,要勤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夜間也不宜矇頭大睡,要養成夜間露頭而睡的習慣;室內可適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廢氣的花草,可減少呼吸疾患,有利於身體健康。
7、宜靜養心神,保持樂觀情緒
秋冬也是萬物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容易讓人產生悽風慘雨之感。人的情緒容易受此感染,出現悲觀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避免悲傷情緒,可經常和他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或者做一些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事情。
運動篇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秋冬季節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冬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可選擇爬山、慢跑、快走、單車、健身操等健身專案,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肌體免疫力。
2、晨起鍛鍊不能空腹
有的人習慣早上起床就先去鍛鍊,練完再吃早飯,這樣對身體不太好。因為運動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經過一夜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前一天晚上吃的東西已經消化殆盡,身體中基本沒有可供消耗的能量了,如果還在腹中空空、飢腸轆轆時鍛鍊,很容易發生低血糖。所以,如果晨起運動前應該適當喝些糖水或吃點水果,讓身體得到一些啟動的能量,會更有利於健康。
運動結束後,可以休息20到30分鐘,使心肺功能恢復穩定狀態,同時胃腸系統有適當的準備,然後開始進食。
3、運動前後注意喝水
運動前後一定要多喝開水,但不能在運動前或運動後一下子喝很多,最好能分次少量飲用,比如:鍛鍊20分鐘,喝150到200毫升。
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也可以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防止肌肉出現痙攣。如進行長跑鍛鍊,還要飲用適量的糖開水,以防低血糖,出現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
4、熱身運動不可或缺
熱身運動是健身和運動之前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氣候轉冷,人體各器官系統保護性收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下降,各關節活動的範圍減小,另外空氣溼度較小,會讓人覺得身體發僵,不易舒展。假如不進行熱身活動就鍛鍊,往往會導致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因此在秋冬健身時運動前最好可以慢跑一會,身體稍稍出汗的時候,再將全身關節拉伸一下,尤其是主要活動的關節,再投身到更高強度健身運動中來。
5、循序漸進,切忌過度運動
運動量過大或過小都對健康沒有好的影響,只有適當的運動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秋冬鍛鍊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不宜過度運動。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相反,如果鍛鍊後十分疲勞,休息後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麼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6、飯後切忌立即運動
許多人沒有時間早上鍛鍊,就把鍛鍊的時間定在了晚飯後,但是飯後立即進行運動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因為飯後消化系統的血液迴圈大大增加,而身體其他的部位血液迴圈就會相對減少,如果馬上開始運動,消化的過程受阻,胃腸容易生病,所以,飯後30分鐘後再進行運動為好。
7、運動不宜在路邊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汙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跑和鍛鍊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幹淨的地方進行。
8、適合秋冬的健身運動
‖ 跑步:慢跑能增強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體通氣和換氣能力;能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減少由於不運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肥胖症,並可使體內的毒素等多餘物質隨汗水及尿液排出體外,從而有助於減肥健美。
正確跑步姿勢讓鍛鍊價值事半功倍。跑步姿勢有三個關鍵點:重心落在支撐側腳掌、腳後跟輕微離開地面、膝關節保持彎曲。此外,在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鬆,呼吸要深長,緩慢而有節奏,步伐要輕快,雙臂自然擺動。時間以每天跑20~30分鐘為宜。
‖ 爬山:爬山運動能使肺通氣量、肺活量增加,血液迴圈增強,心腦血流量增加。爬山時要稍微前傾上身,自然擺動雙臂,全腳掌著地,步幅一定要小。爬山的時候務必要注意多休息,量力而行,千萬別操之過急。
‖ 騎單車:騎車是一項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運動,而且能給人自由暢快的感覺。騎車時要注意上體稍前傾,頭不要過多前探,腰部稍彎曲,兩肩放鬆,兩臂伸直,不駝背,不塌腰,蹬車時,腿要直。
初學騎車者,可選擇較為平坦的路面;熟練後,可選擇有一定坡度的道路,以增強熱量的消耗。
‖ 打羽毛球:喜愛室內運動的朋友不妨選擇這種健身方式。運動過程中要注意防止運動損傷。挺直腰可以讓脊柱兩側肌肉保持緊張狀態,並可以很好地保護脊柱,從而防止打羽毛球時“閃腰”。建議在熱身的時候有意識地用力往上抬腳尖,或直立身體、前腳掌著地原地蹦,或前腳掌著地下蹲,這些動作都能有效拉伸跟腱,避免跟腱斷裂。
防病篇1、警惕心腦血管病
秋冬時節,腦血栓、腦溢血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由於天氣變涼,面板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注意檢查測量血壓和心肺功能,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一旦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就應迅速去醫院治療。
2、預防慢性支氣管炎
秋冬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有舊疾者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階段性戒菸,以防復發。正常人也應適當增減衣服,以防受涼而致病。
3、預防哮喘病
秋冬哮喘病易復發。該病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對溼度、氣候變化比較敏感,且適應能力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秋冬又是草枯葉落時節,空氣中過敏物質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儘量減少與致敏因素接觸,如果有已知過敏原的,應注意避免接觸,防止發作。
4、預防腸胃疾病
秋冬氣溫下降,人體受冷刺激後,會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對原有胃潰瘍等胃部疾患者大為不利。另外,秋冬由於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多參加一些鍛鍊活動,以改善腸胃道的血液迴圈,增強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吃東西要定量、定時;少吃冷飲和瓜果;避免過熱、過硬、過辣,以防加重胃疾。
5、適當中藥養生
秋冬氣候乾燥,肺氣旺盛,肝氣虛弱,脾胃易受影響,所以,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藥補。秋冬藥補的基本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常用藥物有:西洋參、沙蔘、茨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除上述幾味藥外,秋冬藥補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中成藥,如:黃精糖漿、複方蜂乳、雪蛤參精、複方胎碟片、人蔘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等。上述各種中成藥,均有消除燥熱對人體危害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養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