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老了,不中用了,腿也不行了」是否也是你常聽父母長輩唸叨的話?

要注意,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抱怨。

因為腿不舒服,他們出行會越來越不方便,慢慢變得不愛出門,開始了「孤單」的老年生活。

因為腿不舒服,他們會嘗試敲打、藥酒、針灸,甚至各種野方子,來緩解反覆到來的髖、膝關節疼痛。

但疼痛並不會就這樣停止,反而隨著年紀的增加而越發嚴重、發作越發頻繁,直至老人因為難以忍受的疼痛被限制在家裡,被限制在床上,成為半殘疾乃至殘疾的狀態。

其實,疼得走不了路、睡不著覺並不是老年生活的必需品,很可能是一種常見疾病:骨關節炎(Osteoarthrosis,OA)。

而這種疾病,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讓老人過得舒服一些的。

對抗骨關節炎其實是對抗疼痛

骨關節炎又叫做「退行性骨關節病」,年齡與它有著明確的關聯。

50 歲以後,膝、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會快速上升,並在 70 歲左右形成高峰。

有研究推測,男性在一生中罹患有症狀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約 40%,而女性約為 47%。

如果把人體比做是一輛汽車,在經年的持續使用後,相應的零件就是會不斷的消磨和勞損。

而關節經過多年慢性炎症的反覆刺激,失去了長久進化形成的潤滑,精巧的結構,本可以緩衝潤滑的軟骨也被磨損殆盡,變成了粗糙骨骼的反覆摩擦。

如此以來,鑽心難忍的疼痛自然難免,更會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

而對於骨關節炎來講,這種消退是個不可逆的過程。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敲打這輛汽車,夢想著它能奇蹟般變好,而是給予它必要的保養,讓它儘可能平順、正常地執行下去,延長使用週期。

其中最首要該被解決的,是它帶來的疼痛感。

控制體重,減少關節壓力

人在行走時,由於上下身體顛簸,膝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是本身體重的數倍。

如果體重過大,那麼超重的部分就會成倍地、給本就脆弱的膝關節帶來巨大的負擔,從而加劇磨損和疼痛。

有研究發現,透過飲食和運動相結合,體重減輕至少 10%,18 個月後,超重/肥胖的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夠下降一半。

此外,人體的脂肪也會分泌一些激素和炎症介質,加重身體各處小關節的炎症,例如超重者的手部也常存在骨關節炎問題。

控制住體重,還能緩解疼痛,不是一舉兩得嗎?

保暖加鍛鍊,增強關節力量

年輕人一定聽過父母這樣的唸叨:

「要把秋褲和襪子穿好,不然老了你就知道了。」

其實,這確實是不少老人的切身體會。

膝關節是全身體溫最低的部分,寒冷雖然不會凍出關節炎,但會加劇疼痛。

由於膝關節距離人體的軀幹遙遠,日常情況下,膝關節部位的體溫只有 32~35 攝氏度,低溫天氣裡,膝關節的溫度會進一步下降,影響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和炎症介質代謝。

腿疼的老年人在秋冬雨雪季節,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毛毯、暖寶寶、保暖褲……都可以給父母買起來。

此外,適當的鍛鍊可以增強關節周邊肌肉的支撐,減少關節的負擔。

但鍛鍊要挑對,不要選擇一些加重膝蓋負擔的鍛鍊方式,如爬坡、爬山、上下樓,膝關節反而會受到更大的損傷。

相比之下,太極、游泳、或者坐著抬腿活動關節等等,是更好的運動選擇。

矯形及輔助裝置,分散關節負擔

一些老人的腿,會因為骨關節炎出現變形,比如 O 形腿或 X 型腿。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可以佩戴護膝或醫用矯形器改善關節畸形,也可以用柺杖、助行器降低關節的負擔,這都對緩解疼痛、減慢疾病的發展有好處。

合理用藥止痛,不要害怕副作用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緩解疼痛,就要考慮藥物止痛了。

對輕度或中度的骨關節炎,藥物治療不僅效果是明確的,而且有簡便易行、容易堅持的優點。

最常見的鎮痛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這類藥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是治療骨關節炎最常用的藥物。

而阿片類鎮痛藥因其成癮性,和長期服用後噁心、頭暈、嗜睡等副反應,除了疼痛程度非常嚴重、難以忍受的病患,醫生一般不會建議患者使用。

但因為聽說「是藥三分毒」「止疼藥傷胃」「止疼藥上癮」,很多老人即使腿疼得受不了,仍舊不敢、不願吃止疼藥。

其實,現代醫學對疼痛的控制早已發展出一套精細的體系,對於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疼痛,都有相應的藥物和管理工具,力求在控制疼痛的同時,盡力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比如很多人擔心的「止痛藥傷胃」,就可以選擇對胃粘膜刺激性低的藥物型別。

比起這些擔心,骨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殘疾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才是對老人更大的威脅。

一些老年人因為腿腳不便,容易摔倒發生骨折,也有老年人因為腿疼而長期臥床,時間一久,肺炎、褥瘡、肌萎縮和心腦血管疾病接踵而來。

由此,骨關節炎是目前導致成人慢性殘疾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所以,怕「副作用」而不敢服藥控制病情、緩解疼痛,是一種非常得不償失的選擇。

除了鎮痛藥物以外,其他的保健品、偏方和療法,也儘量遵醫囑,不要自己亂來。

疼痛真的很折磨人,很多老人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可能會嘗試各種方法,偏方藥酒保健品……花錢事小,傷身可就划不來了。

例如市面上各種各樣號稱能夠緩解骨關節炎的保健品: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維生素 D、魚油等,目前的各種研究,不能證明它們確實有效。但這些產品也沒有什麼大危害,如果要用,可以先諮詢醫生,根據家裡的情況理性選購。

而向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等潤滑類物質」的療法,由於不能明顯緩解疼痛或活動困難,且費用較高,還會增大關節內感染風險,近年來已經不推薦這類治療了。

總之,骨關節炎是家中老人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但它無法治癒且不可逆,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才是關鍵。

如果到了止疼難以維持、行動受限、生活質量極低的時候,那就該考慮更為徹底的治療辦法了——「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

也許可以換個關節

回到汽車的比喻中,假如零件已經徹底報廢,或者零件的磨損已經讓駕駛變成意見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更換零件。

畢竟,再怎麼勉力維持,一個幾乎報廢的零件也不可能有新的零件好用。

同樣的,對於老人反覆的、與日俱增的疼痛來說,透過關節置換術更換一個光潔、潤滑的嶄新人工關節,會徹底地去除疼痛和活動困難的根源——已經接近「報廢」的舊關節。

很多飽受骨關節炎折磨多年的老人,在更換了人工關節後的第一個反應是——「換晚了」。

怎麼我的腿一點都不疼了?

怎麼我的腿還能這麼靈活?

對重度骨關節炎的患者,在全身情況能接受手術的前提下,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目前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也正是如此,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關節外科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關節存在一定的使用壽命。如果人工關節的壽命耗盡,需要患者接受翻修手術翻修或更換關節假體。

先進的人工關節壽命能夠達到 15~20 年,具體時間根據使用的材料及患者的日常活動量而異。

因此做手術前,需要先接受醫生的評估,明確手術能不能做、有沒有必要做、收益有多大、後續是否要翻修等。

無論如何,骨關節炎是每個家庭當下、未來,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它所帶來的痛苦,需要被更多人重視、理解,從而獲得更有效地緩解和控制。

關節炎帶來的病痛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但忍著絕不是其中的一種。

希望每一位父母和老人,都能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被家長揪頭髮,我還要留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