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對人文生活、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無論是我們家人的團聚,還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我們都受不了酒品。我們也知道少量飲酒可以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但是一旦喝多了酒,往往對我們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喝酒的一些注意事項吧。
喝酒三不做喝酒不宜空腹喝我們的胃可以直接吸收少量的酒精,如果經常空腹喝酒,就會對胃造成傷害,如果在喝酒之前,吃些主食,可以減少酒精與胃的直接接觸,對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喝酒不宜喝太快乙醇是酒類的主要成分,飲酒後乙醇很快就會進入血液,大約5分鐘,1-1.5小時達到最高峰,以後逐漸下降,90%的乙醇在肝臟中氧化分解。如果你喝酒喝的太快,一飲而盡,乙醇濃度升高的也快,很容易進入醉酒狀態。如果,慢一點喝,體內可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這樣就不易喝醉。
喝酒不宜勸人酒這一點主要是以當前所發生的很多事件來說的,大家坐到一起,喝酒只是引子,主要的目的是說說話,或是談談事情,千萬不要任性的衝大頭,或是逼人家喝酒,能喝的喝一點。不能喝的就不要硬逼了。
酒後三不宜酒後不宜房事雖說喝一點小酒,可以助性,但是喝了酒之後酒對神經會有麻痺作用,相對就會時間過長,如果長此以往,因過勞而傷腎。
酒後不宜出門我覺得這一點比較現實,很多人喝了酒之後,總是願意出門,喝了酒的人由於大腦受酒精濃度的刺激,會出現興奮與麻醉作用,在對人和對事上都會出現偏差,語無倫次,或做事不受大腦控制,等清醒之後,就會發現後悔。所以喝完酒後,最好回到家喝點白開水、醒酒湯,休息一下。
喝酒後不宜立刻洗澡酒後立刻洗澡,會使血管擴張,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可增加危險機率。另外,喝酒的人大部分不吃飯,可能會因為血糖供應不足,而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等。
崇高與卑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加拿大科學家斯羅達博士正與同事們研究和試驗兩塊被放在軌道上的濃縮鈾對合的臨界質量。就在這時,他撥動鈾塊的螺絲刀突然滑掉了,鈾塊失去了控制,以很快地速度接近著,已經發出了可怕的光。斯羅達博士深知,如果不採取措施,兩個鈾塊相碰,便會爆發出超級的能量而引發可怕的核爆炸。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斯羅達博士,果斷地用雙手掰開了馬上就要滑到一起的鈾塊,從而避免了這場即將到來的災難,而他自己卻因此受到高劑量的核輻射,最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加拿大政府為了表彰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把他譽為“用雙手掰開原子彈的人”。
下面同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的那場火災奪去了320條生命,其中有288個花朵般的孩子。
火災發生時,有的學校的老師和領導卻置孩子的生死於不顧,只顧自己逃命。而克拉瑪依某小學二( 2)班的班主任孟翠芬老師,卻一直在幫助學生們逃離火場,後來被毒煙燻倒在地。在倒下去的瞬間,她還不忘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兩個沒來得及逃離的孩子。當救援人員趕到時,她的頭已被燒成了骷髏,可她身下的兩個孩子還有一個活著。
在災難面前,高尚的精神與卑劣的靈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死去的孩子的家長在孟老師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在學校,把孩子交給您,我放心;在地下,我的孩子跟著您走,我仍然放心!”
事後有人建議為死難者和苟活者同時樹碑,為死難者樹起的是精神的豐碑,為苟活者立的是恥辱的柱子,從而讓人們永遠記住哪些人該名垂千古,哪些人該遺臭萬年。
正能量感悟:
我們常說“危難之時顯真情”,危難時刻最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崇高或卑劣的本性。而最終永不更改的是:崇高的靈魂人們會永遠紀念,而卑劣的行徑則只會遭到人們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