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是一種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素利用障礙,而引起的血糖中葡萄糖濃度增加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的標誌。

糖尿病人的血液中、尿液中含有較多的葡萄糖,隨著時間推移會對人體的許多器官帶來嚴重的損害,特別是神經和血管。

我們說可怕的不只有疾病本身,還有隨之而來的併發生。糖尿病也一樣,當病情進展到一定時期,還會出現一些列的併發病。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

1、眼部疾病。比如引起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加大白內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患病風險。

2、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動脈粥硬化的患病率較高,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就是動脈粥硬化。

3、腎病。糖尿病可能會引發腎功能衰竭,最終導致患者死亡,這也是其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4、影響神經系統。糖尿病可以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腸胃功能、升職系統功能和心臟功能出現紊亂。

5、感染。糖尿病容易引發各類細菌、真菌感染,比如腎炎、膀胱炎、面板化膿、足癬等,還會導致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17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約有4.25億,全球20~79歲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約為8.4%,男性約為9.1%。預計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到6.29億人。

在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最可怕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據統計,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個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這一是因為我們自身健康意識的不足,二是大多數人存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年輕不可能會患上糖尿病,但事實並非如此。

那針對這種慢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從哪些方面進行預防呢?

糖尿病應該如何預防?

1、日常

改善生活方式,做到規律健康,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主要勞逸結合情緒管理,不要大喜大悲,更不要經常發怒管理體重,體重過重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也會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儘量不抽菸喝酒,菸酒對人體的危害我們都知道,長期抽菸喝酒會對內臟器官產生嚴重的傷害。定期血糖監測

2、運動

比較提倡的是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步走、慢跑、廣播操、太極拳、爬樓梯、騎單車、健美操、游泳等

3、飲食

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科學降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首先要科學降糖,不要聽取偏方,最好是遵從醫生的囑託用藥。其次,要從飲食上控制糖分的攝入。那針對以下幾類食材,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1、穀類。穀類中含有大量的澱粉,所以建議糖尿病患者的主食用粗細糧搭配食用,比如麵粉+玉米麵,麵粉+蕎麥麵

2、肉類、單類。肉類食物蛋白質含量為10%~20%,比植物的高,但肥肉、內臟、卵黃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所以建議儘量選擇瘦肉,也少吃內臟和肥肉。蛋黃可以隔一天吃一個,儘量少吃。

4、豆類。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對人體有利的成分。糖尿病患者可以經常吃豆製品,比如豆腐、豆腐乾、豆漿等,但是不宜選用油炸的豆製品,如果患者還有腎病,那建議控制豆類製品攝入量,不宜過多。

5、蔬菜。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入的蔬菜不少於500g,儘量選擇含糖量降低的蔬菜,比如葉菜類,瓜茄類,少吃根莖類。

6、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果糖和果膠,患者可以在病情控制較好的時候吃適量水果,對於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最好還是少吃水果,以減少血糖的波動。

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糖尿病的症狀,那得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家中常備血壓計,血糖檢測儀,定期測量資料,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

對於糖尿病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對於糖尿病,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誤區,比如:

誤區1、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答:糖尿病是一種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是由於體內缺乏胰島素,或者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和吃糖太多沒有必然聯絡。

誤區2、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還很年輕,也沒有任何感覺,不可能得糖尿病。

答:有資料顯示,糖尿病有年輕化的去世,全世界每天出現200多名兒童糖尿病患者,中青年患者也在增多。所以不要覺得年輕就是一切,身體健康還是需要呵護的。

誤區3、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藥就可以了。

答: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藥物,需要綜合治療,飲食控制是基礎,合理運動是手段,病情監測是保障,藥物治療是武器。

誤區4、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答:血糖應該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不能過高或者過低,太低會導致低血糖,低血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誤區5、糖尿病檢測,只需要檢測血糖就夠了。

答:血糖是糖尿病基本的檢查專案,但是除了血糖之外,每季度應該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半年查一次血脂、尿常規、尿液微量蛋白、心電圖、尿素氮等,這些指標都和糖尿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誤區6、血糖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就不需要進行血糖檢測和藥物治療了。

答:糖尿病是很難治癒的,只有通過長期的預防和控制來改善。即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了,也不能停止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7旬大爺迷上健身練出8塊腹肌,減輕了糖尿病”、“資產過億的CEO,30歲被查出糖尿病,因為不在意最終導致尿毒症”、“12歲可樂當水喝,18歲糖尿病,38歲心梗”。百因必有果,我們怎樣對待自己的身體,它就會以同樣的形式“回饋”給我們。

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快來和我一起@關注糖尿病吧!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黃帝內經》讀書筆記:冬季之養藏—獻給步入人生冬季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