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引起胃脘痛的常見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黏膜脫垂等,其主要病因多為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失調和勞逸所傷,或因藥物損傷,或素體脾虛,"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是胃脘痛的基本病機。胃脘痛的辨證應首分虛實、寒熱的不同。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是中醫胃脘痛病中多發常見證型。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病機

脾為太陰溼土之髒,喜溫燥而惡寒溼,得陽氣溫煦則運化健旺。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兩者相為表裡,共有"後天之本"之稱。胃脘痛多見於中老年人,以慢性、反覆發作者居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隨著年齡增長,腎氣漸衰,出現腎陽不足,而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進而影響到脾陽虧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寒溼內生,寒凝氣滯,不通則痛。故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病機實為脾腎陽虛,寒自內生。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辨證論治

證候及治則證候:胃涼隱痛,喜按喜溫,遇冷痛重,得食痛減,納少便溏,畏寒肢冷,口淡流涎,舌淡有齒痕,舌苔薄白,脈沉細遲。

治則:益氣健脾,溫胃止痛。

單純中藥湯劑治療

1、 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出自《金匱要略》,為治療胃脘痛脾胃虛寒證的常用經方,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功效。黃芪建中湯能明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虛寒證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體徵。

2、 理中湯

理中湯出自《傷寒論》,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之功效。如清代吳中名醫王旭高,在治療痛證方面有獨到之處,善用溫補脾胃之法來治療"九痛",對於脾胃陽虛的胃脘痛,常用附子理中湯治之收效良好。

3、 其他方藥

中醫藥物與非藥物結合治療

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可加速患者病情的消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恢復機體生理機能;艾灸(取神厥穴、中脘穴、雙足三里穴、雙公孫穴)配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優於單用黃芪建中湯治療;黃芪建中湯聯合熱敏灸(選取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穴和所探查的熱敏部位進行懸灸)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療效明顯。穴位貼敷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炎,可降低胃脘痛複發率,提高治療效果。

中醫非藥物治療

將黃芪建中湯做成粉劑,再予生薑汁加黃酒將藥粉調製成泥狀進行穴位帖敷(取穴中脘、關元、雙三陰交、雙脾俞、雙天樞、大椎、雙膈俞、雙胃俞、上脘、下脘、氣海、雙足三里),配合溫經姜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隔姜灸至陽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良好,可達到扶正祛邪,調整陰陽,溫通氣血,溫散寒邪的治療目的。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為主症,多伴脘腹痞滿、噯腐吞酸、不思飲食等症狀的一種常見病證。在臨床上,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是很常見的一種證型。現代社會,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加之憂思勞累,飲食不節,易損傷各臟腑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陽氣漸衰,而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故先以腎陽虧虛為主,後導致腎及脾,脾腎陽虛,寒溼內生,寒凝氣滯,不通則痛。實際臨床中,應用中醫、中藥方法治療胃脘痛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推廣。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的高效療法,被困擾你趕快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