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天來臨,氣溫越來越低,感冒的機率越來越大,咳嗽也就成了臨床非常常見的問題了,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咳嗽相當於西醫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等疾病。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反覆發作,可發展為咳喘。
中醫根據發病原因,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外感咳嗽是外感風寒、風熱之邪,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所致。內傷咳嗽多是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如肺陰虧虛、脾虛失運、肝氣鬱結、腎失攝納等原因,均可引起咳嗽。
鍼灸治療咳嗽可以說立竿見影,很大一部分咳嗽的患者,可以紮上針就明顯減輕,三五次治療後就能痊癒,鍼灸治療的關鍵在於分清外感、內傷,辨別寒、屬熱而擇法選穴,其中外感咳嗽治宜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陰肺經穴為主;內傷咳嗽治宜肅肺理氣,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陰經穴位為主。
常規針刺治療者,屬於風熱咳嗽的,症見咳嗽氣粗,咳吐黃色稠痰,聲音嘶啞,身熱頭痛,汗出惡風,舌質尖紅,苔薄黃,脈浮數;一般取少商、合谷、列缺等穴。
屬於風寒咳嗽者,症見聲重咽癢,咳吐白色稀薄痰液,鼻塞流涕,形寒無汗,肢體痠痛,苔薄白,脈浮緊;一般取風池、合谷、列缺、肺俞等穴。
屬於痰溼咳嗽者,多痰多色白,成泡沫狀,神疲納差,舌淡,苔白膩,脈濡滑;一般取太淵、太白、肺俞、豐隆、中脘等穴。
肝火灼肺引起的氣逆咳嗽,則陣陣發作,面赤咽乾,痰少而黏,引肋作痛,舌邊尖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常規取太沖、陽陵泉、尺澤、肺俞、風池等穴。
肺陰虧虛則會引起乾咳聲促,午後嚴重,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形體消瘦,面頰紅赤,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常規取肺俞、太溪、太淵、魚際等穴。
具體操作方法:風池穴毫針淺刺。使針感傳向下,不留針。合谷、列缺針尖向外上方,疾刺用瀉法。少商、尺澤點刺放血。肺俞用1寸針刺入5~8分,針後加拔火罐,或點刺拔罐。太沖、陽陵泉用瀉法。中脘加灸,後針其他穴,平補平瀉手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我個人在治療咳嗽中,除了常規取穴外,還經常使用列缺穴、三間穴、魚際等穴位,其中列缺穴適用於風熱,風寒咳嗽;三間穴適於外感咳嗽,內傷咳嗽;魚際穴對於咳嗽陣作效果非常好,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
針刺這些穴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緩解症狀,以達清肺止咳利咽之目的,尤其是三間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鍼灸大成》記載,“三間穴主治胸腹滿,氣喘……”無論是對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甚至是癌症患者放療後的咳嗽反應,都有顯著的鎮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