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個生活方式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的越來越好,動的越來越少,造成了能量消耗的減少和攝入的能量增加,最終導致超重肥胖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上社會發展得比較快,工作、生活壓力也比較大,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快速增加的原因。正因此,糖尿病也被稱為“富貴病”。那麼,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時,要警惕糖尿病的發生呢?糖尿病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的臨床分型有哪些?
目前臨床上把糖尿病分為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型別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見於小孩子,主要和體內經受過某些病毒或微生物感染後機體的免疫狀態改變有關,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腹瀉等。
2型糖尿病也就是福斯常說的糖尿病,主要發生在成年人群體,尤其是肥胖人群、脂肪肝人群,約85%的糖尿病都屬於這一型。
特殊型別糖尿病是由於明確的遺傳因素或者環境因素所導致的。比如有些人的基因突變,會發生使血糖升高的一些疾病;一部分患者胰腺癌手術後,在胰腺內的胰島也會減少,就可能導致血糖的升高。
妊娠糖尿病也較多見,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特別容易誘發糖尿病。提倡女性在懷孕期間做糖尿病的篩查。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經升高,但還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血糖水平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一種狀態,即空腹血糖維持在6.1~7.0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發展為2型糖尿病。就好比身體健康一路綠燈,糖尿病前期就是突然閃爍的黃燈,預示糖尿病就在前方,健康即將亮紅燈!
五類人容易處於糖尿病前期
由於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這讓人們很容易錯過預防的視窗。對此,楊金奎建議,五類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1. 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
2. 超重人群。即身體品質指數BMI>24kg/㎡;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3.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父母和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自己也應提高警惕。
4. 高血壓人群。“三高”往往不分家,如果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糖尿病也容易找上你。
5. 妊娠糖尿病史人群。懷孕時有過糖耐量異常或者妊娠糖尿病,生產過巨大兒的女性,也應定期篩查血糖。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糖尿病的發生
餐前低血糖。
這可能是糖尿病最早期的症狀,比如一個人早飯吃的很飽,但還沒到午飯時間就已經感覺飢腸轆轆了,這個時候如果不補充能量就會頭暈、出汗,這實際上就是疾病的訊號。
渾身乏力。
很大一部分人儘管還沒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但其實血糖已經升高了,患者經常覺得渾身沒勁兒,這是因為許多能量被排出了體外。
面板瘙癢。
血糖輕度升高的時候會刺激神經末梢,導致面板瘙癢。有的女性還會出現外陰瘙癢。
視力模糊。
這也是糖尿病的常見表現,當血糖濃度較高時,會影響到眼內晶狀體的調節功能,導致看東西時模糊不清。
有的患者還會表現為傷口癒合能力下降,面板被蚊蟲叮咬以後都不容易好。
做到四點,預防八成糖尿病
肥胖,包括體質指數和腰臀比超標在內,是國人糖尿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在本研究人群中,歸因於體質指數和腰臀比超標的新發糖尿病分別有34.4%和39.8%。體重如果超標,或是上下波動較大,體內的胰島素也會隨之發生劇烈變化,最終胰島素敏感性變差,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注意腰臀比。
脂肪多分佈在腰、腹等部位的人,應格外當心糖尿病的造訪。腰臀比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健康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隨著紅肉或精白米攝入量的增加,個體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上升。吃精白米升高糖尿病風險主要與其升糖指數較高和導致的高血糖負荷有關。曾有研究指出,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週運動。
如果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日常工作中也應儘量多走動。
戒菸。
吸菸也可增加糖尿病風險。曾有研究顯示,與不吸菸人群相比,主動吸菸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出37%;在不吸菸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菸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菸的人高22%。
限酒。
研究中提到,每日適量飲酒(酒精量<30克)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飲酒對健康的影響較為複雜,適量飲酒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可導致另外一些型別的健康問題,如惡性腫瘤等。對於不飲酒的個體,不推薦開始飲酒;對於有每日飲酒習慣的個體,則推薦適量飲酒,切勿過量。
十個妙招幫你遠離糖尿病
1.多吃含麩質食物。
麩質即谷蛋白,常見於穀類作物中。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對20萬名參與者進行了追蹤調查,在隨訪期內總共有1.6萬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分析結果顯示,與吃含麩質食物最少的人相比,食用量最高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降低了80%。
2.限制攝入碳水化合物。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營養學研究者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在日常飲食中減少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可以預防甚至逆轉糖尿病。通過調整飲食,就有可能消除大多數病人的症狀。
3.多吃素。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發現,食用高品質的素食(如全穀物、水果、蔬菜、堅果以及豆製品)可大幅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這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醫學分冊》上的研究成果表明,適當地多吃果蔬等素食,也可起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4.在家吃飯。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通過對10萬名參與者長達36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在家吃飯有助於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比每週在家吃午飯或晚飯次數少於6次的人,每天都在家吃這兩餐(每週11~14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要低13%。
5.烹飪選擇蒸煮燉。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者發表在《歐洲糖尿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存在胰島素抵抗的肥胖人群,避免攝入“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AGE是烹飪過程中的一種常見副產物,常見於乾燒及熱加工食品中,它在體內水平過高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等糖尿病前期症狀。
6.喝咖啡。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咖啡中含有兩種活性物質,分別是咖啡醇和咖啡酸。當血糖上升時,這兩種物質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量增加,並增加肌肉細胞裡葡萄糖的攝入量,其原理類似於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處方藥。這意味著,喝咖啡可能對血糖有好處,但注意不要額外新增糖和奶。
7.儘早減肥。
英國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如果肥胖的年輕人在步入中年之前就把體重減下來,能很大程度上規避健康風險。研究者選用了男性服兵役的記錄,它收集了男性在21歲時的體質指數(BMI)值,並在30年後進行後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21歲時BMI很高的男性,50歲時BMI值如能降低,就與年輕時體重正常者得糖尿病的機率相似。
8.高強度間歇式鍛鍊。
澳洲昆士蘭大學人體運動與營養科學學院的研究者要求參試者進行了為期24周的高強度間歇式鍛鍊,發現這種鍛鍊方式能夠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身體素質並降低鍛鍊者患上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9.平衡腸道菌群。
根據《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學者選取了277名非糖尿病人和75名2型糖尿病人,檢測了他們血液中1200多種代謝物的濃度,並且對人體腸道中上百種細菌進行了DNA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特定的腸道細菌不平衡會導致胰島素耐受性增加,從而升高人們患上2型糖尿病等的風險。
10.保持較低的心率。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對近10萬名中國成年人進行了心率監測,排除糖尿病人後,對其餘人開展了跟蹤調查。研究發現,心率過快的參與者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從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轉變的風險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