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心主血,血行脈中,如環無端,周而復始,供養臟腑肢體。氣血執行通暢,臟腑功能正常,則動靜有度,強弱適中,節律正常,是謂平人。動是主導的,靜是對應的,動則血行諸經,靜則血澀為瘀,脈道不暢。動而太過,則血不循經,動而不及,則血失所主。其間證有寒熱虛實之異,治有溫清補瀉各種通法,實者祛外邪,清熱毒、瀉痰火、化水飲、消痰瘀、祛陰寒;虛者辨氣血陰陽之異而補之使通。血肉之心當以通為主,神明之心當以養為要,鑑於心病虛中有實,因虛致實者多,故應以通補兼施為原則。以通為補,以通為用,才能適應心的生理特性,純補反而滯氣戀邪。

治血毋忘先治氣

心之所養者血,血之原動力為氣,氣為血帥,氣行血行,血為氣母,氣附於血,氣滯則血瘀,氣虛則血澀,故治血必先理氣,氣滯者行氣以活血,氣虛者補氣以生血,只知活血通脈,不知活血必先治氣是下工也。特別對血瘀痰濁之胸痺心痛,心胃、膽心同病之絞痛,投以辛香理氣,若氣虛者補氣養血,參以行氣活血通補兼施,相得益彰。昏迷、暈厥多因熱痰濁瘀,心腦受邪,應用涼開、溫開兩大治法,清熱化痰通瘀開閉,神機方得復甦。

因虛致實先緩急

氣血陰陽之虛是心病主要的病理基礎。但慢病久延,又可因虛致實,出現悸痛、喘腫及厥脫等危象,針對主症特點,治予定悸寧心,化瘀止痛,平喘祛飲,通陽散寒,抗厥固脫。病勢平緩後,再予益氣溫陽,滋陰養血,扶正補虛,佐以祛邪治標,以防反覆。此外,由於這類病者,體質虛弱,衛外不固,極易感冒,當注意防治,以免繼發他病。

常用治心十法

辨證應分虛實。虛者分別採用補氣、養血、滋陰、溫陽等法;實證治以清火、化痰、祛飲、化瘀等法,熱入心包者予以清心開竅。虛實夾雜、標本同病者,兼顧調治。同時,俱可根據心神不安的特點,適當加入鎮心寧神之品。

益氣養血法

用於“心氣不足”,血不養心,心慌、氣短、怔忡、失眠、多夢、胸部憋悶、自汗,面色晄白,舌質淡,脈細弱等症,病在心脾。

溫補心陽法

用於“心陽衰弱”,甚則“心陽欲脫”之危重證候。除有心氣不足證候外,具有形寒、怕冷,面足輕度浮腫,舌質淡紫而潤。

滋養心陰法

用於“心陰不足”,陰虛火旺,心悸虛煩,失眠,面赤升火,顴紅,口乾,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活血通瘀法

用於“心血瘀阻”、心脈不通之心悸、怔忡、胸悶痛放射肩背、心痛,面紫、脣紺,舌有紫斑、紫點者。

心瀉火法

用於“心火熾盛”,上擾心神。心悸、煩躁、失眠,口舌糜爛,舌紅絳、苔黃,脈滑數等症。

豁痰開竅法

用於“痰蒙心竅”,神呆,亂言,昏厥,神智不清。

通陽洩濁法

用於“痰濁痺阻”,胸陽失曠之胸痺、心痛、當胸悶痛、苔濁膩者。

飲(利水)寧心法

用於“水飲凌心”,心陽不振,而致心悸怔忡、水飲泛溢肌膚,形成水腫。

清心開竅法

用於多種溫熱病“邪入心包”階段之神識昏迷,多屬急性熱病, 急性化膿性疾病、敗血症等有嚴重中毒症狀者。

鎮心寧神法

用於“心神不寧”,驚悸、貧血、失眠等症。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雖說它長得醜,卻是卵巢的“保護天使”,常吃保養卵巢,淡化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