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養生,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有通過體育鍛煉的,有通過飲食調理的,其中好多人常常拿一些古人的做法來說現在的人,而“過午不食”就是最有代表的一個,那麼過午不食真的能起到養生的效果嘛?

首先,古人吃飯是一天兩餐,但並不是過午不食,

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相當於現代早上7時-9時。

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餔食”,稱為“飧”。此時為申時,相當於現代下午15時-17時。

這也就是朱熹《集註》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真正的“過午不食”其實是古代出家人的戒律之一,並非源自中醫理論,所謂的“午”就是午間11點到13點,也就是說,過了13點就不能再進食了。

而且,更打擊人的是,其實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

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姜、棗、橘皮、(食)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而這些食物中大多含糖量很高,比很多正餐的食物還能扛餓啊。

再者,古人“過午不食”後邊還有一句話被大家所忽略了,那就是“日落而息”。

但現代人晚上7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試想一下如果從下午一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七點,中間隔了18個小時不進食,而胃4-6個小時就排空了。

所以說不要盲目的仿效古人把晚飯從三餐中剔除掉,這樣只會讓人的體質越來越差。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飯口味不重,還是鹽超標?“隱形鹽”,你注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