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翻譯:孔子說:知者不疑惑,仁者不憂愁,勇者不畏懼。

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都容易理解,仁者不憂不容易理解。這句話只有從養生的角度解釋才合理。憂愁是一種負面的情緒,過度的憂愁可以讓人生病。

成語杞人憂天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有一個杞國人擔心天會掉下來,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身體就生病了,經過別人的開導才沒有了擔心,吃的下飯,睡的好覺,身體自然就健康了。

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每個人憂慮的東西可能不一樣,但是憂慮的結果是一樣的,憂慮除了損害自己的健康,對事情的解決沒有效果。大家感覺杞人很可笑,我們擔憂的東西在別人看來也是可笑的事情,不見得比杞人高明。

有個伍子胥過韶關一夜之間就愁白了頭的故事,可見憂愁對人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春秋時期,伍子胥為了逃避楚平 王的追殺,打算去投奔吳國,可是由於 去吳國路途遙遠,再加上得知楚原來的太子建在宋國,便改道去了宋國去 找太子建。到了宋國又因為宋國內 亂,便又和太子建一起逃奔鄭國。 太子和晉國聯合謀取鄭國的 意圖被鄭國君知曉而被殺,伍子胥又只好投奔吳國。

伍子胥逃出鄭國後, 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 界的昭關,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

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 連頭髮也愁白了。後經名醫扁鵲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尋找到一個和伍 子胥相貌相似之人代替子胥出關引起 混亂。由於伍子胥頭髮花白,更衣換 裝後,無人辨識,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

人們看到的只是因為發愁伍子胥的頭髮白了,發愁對身體的看不到的損害還有更大。

有一個印度寓言:一隻老鼠由於懼怕貓而終日憂愁,一個巫師很憐憫它,就把它變成了只貓,但是變成了貓的老鼠又變得懼怕狗,於是巫師又把它變成了一隻狗,變成狗的老鼠又懼怕起了黑豹,於是巫師又把它變成了一隻黑豹,自此它又對獵人懼怕。

巫師最終只得放棄,又把它變成一隻老鼠,並對它說:“我無能為力了,因為你害怕的是自己”。

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裡的憂應該解釋為關心,而不是憂愁。 如果沒有理解孔子的養生思想,把關心理解為憂愁,就會讓憂愁來損害自己的健康,實在是誤解了古人的思想。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知“足”者常樂-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足部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