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老胡50出頭時患上了肝癌,接受了肝葉切除術,接著進行了幾次化療。化療藥都是最好最貴的,即使如此,他還是跟很多接受化療的人一樣,化療藥打進去後就不停嘔吐,一兩個星期整個人都疲憊不堪,全身關節疼痛。

很不幸地,3個月後他的肺、殘餘肝和骨、腹腔等發現轉移灶,脊柱附近的神經還被轉移灶壓迫,痛不欲生。既遺憾又不甘心的老胡還是不停地轉院,每次入院,還是不停地化療,雖然用藥後轉移灶能消退一些,但一段時間後又長回來,不得不換其他藥物。

半年多後,老胡與世長辭。在他最後的日子裡,他總結到,自己接受的治療就像流水作業,且不說適不適合他,連能不能治癌症也說不準。

過度化療的怪圈

手術、放療只能治療區域性腫瘤,而化療藥物可以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理論上講可以解決癌症轉移,或撲滅漏網之魚。可是,到目前為止,情況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麼好,即使化療藥物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貴,也還是很難解決癌症轉移、復發等問題。

為什麼呢?因為癌細胞中有一種幹細胞,它相當於癌細胞裡的“領導”,對化療、放療均不敏感,容易成為復發根源;癌細胞的DNA不穩定,容易變異,在化療藥物等的刺激下普通癌細胞還能變成癌幹細胞,或者變成更惡性的細胞;專門打癌細胞DNA的新方式——靶向治療也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癌細胞起碼有2000多個基因位點,靶向藥物只打幾個位點,而且還不一定能打死它,它會慢慢修復。

在臨床上,決定一個病人是否需要化療,主要根據癌細胞是否有轉移的可能。理論上,只要形成了惡性腫瘤,無論早中晚,隨時都有轉移的可能,即使完整切除,有些癌細胞可能早就跑到血液、骨髓裡,在“睡覺”或者還沒形成氣候,那麼醫生哪敢不化療?當然,哪個醫生也無法證明化療一定無效。所以,很多病人陷入不斷化療的怪圈,過度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上的現狀,全世界均是如此。

得了癌症,多數病人和家屬選擇治療方法時都會問“能治好嗎”,治癒是病人和醫生都希望的結果,然而,對於晚期病人來說,花了錢又治不了病,還耗費家庭大量時間、精力、金錢的情況十分常見,病人天天呆在醫院,脫離了正常人群的生活,生活毫無快樂可言。其實,生命始終有終結的一天,在治療中,平衡生命質量和生命長度,是每個患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要不要化療,最值得考慮的問題是能不能在化療中獲益,包括:是否值得以化療副作用的痛苦延長生命,腫瘤型別是否對化療藥物敏感,肉體、精神痛苦是否巨大等。例如早中期小兒白血病、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癌、乳腺癌等對化療藥物敏感的癌症就值得化療。否則,治療應放在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改善胃口、代謝、排洩,臨終關懷治療及善終服務為主。#癌症#

1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累計減肥90斤,完全換了一個人!詳細梳理減肥的700天,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