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確實是上禮拜小健在寫黃芪的時候敲出來黃芩這個詞條,然後現在開始瞭解並整理一些有關黃芩的知識。在資料查閱時發現,小健比較納悶的是很少有關於黃芩的文章和介紹。不可否認的是黃芩確實也是一種藥效十分優秀的中藥,就算是生長在野外也能開著一串紫色的花串,格外迷人,現在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我們常聊到的中藥,大多都會在《本草綱目》裡有記載,而且一言不合就有故事傳說,並被李時珍推崇備加,沒錯,黃芩也和他有過民間傳說。小健給大家簡短地介紹一下,這個傳說大致是說李時珍學醫之前咳嗽不止,並且久治不愈,然後被一個神奇的雲遊道士用30g黃芩治好了,然後李時珍感嘆中醫學的博大精深,從此刻苦學醫,遍讀醫書,遍尋良藥,成為大多數中藥介紹裡的常客。

而說到黃芩的名字,又有了另外的傳說,我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黃芩的花色是紫色,要被叫做黃芩呢?傳說曇延高僧遊歷過程中,看到了一種野生植物的莖葉泡製而成的茶水的緣故,當地人稱之為“土黃金”。黃芩的名字也就隨著它泡茶水的根莖顏色而衍生出來。

黃芩野生於山頂、山坡、林緣、路旁等向陽較乾燥的地方,一般在海拔為2000米以下的地方都會有的。要嚴格來說,國內野生的黃芩依然是北方生長比較多,人工種植區也是集中在中北部。植株在7~8月份的時候會開出鮮豔的花朵,而花朵的顏色普遍為紫色,小健覺得它的花朵美麗程度和其他紫色花瓣的名花比起來不分伯仲,家裡養上一棵盆栽同樣是件美事。

野生黃芩藥材商品呈圓錐形,扭曲,表面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頂有莖痕,上部粗糙,有扭曲的縱皺,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易折斷,斷而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間呈棕黑色,上部多是枯朽狀成空洞,味苦。人工栽培黃芩性狀與野生品有較大差異:多呈長圓柱形,單枝或有分枝,根頭部膨大不明顯,表面呈暗黃色,稍帶綠色,較光滑。

前文有提到,人們會注意到黃芩這類中藥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它跟黃芪名字跟植物形態上都有些相似,所以經常被人們拿出來比對識別,由於黃芩知名度不如黃芪,所以小健連文章小標題都不好歸納。

中藥黃芩,又名淡黃芩、枯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它味苦,性寒,歸肺、胃、膽、大腸經,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安胎之功。

黃芩作用廣泛,凡溼熱之症皆可用之。黃芩根部入藥,味苦、性寒。黃芩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溼熱黃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

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黃芩有安胎作用,適用於邪熱內擾所致的胎動不安。《醫學啟源》言其“治肺中溼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藥。”

近年習慣性流產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給不少病人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黃芩的安胎功效在這裡就比較顯眼,很多明清古裝電視劇中的安胎藥環節都少不了它的出場。不管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還是止血安胎,這個時候能喝上一杯黃芩泡水就很有作用了。

黃芩泡水喝的基本步驟是,先把準備好的黃芩用清水洗乾淨,把洗乾淨的黃芩放到茶壺裡,倒入剛剛燒沸騰的開水,蓋好蓋子,跟泡茶一樣泡上一刻鐘可以隔渣倒到杯裡。為了讓口感更好,更得女性喜歡,可以倒入適量的蜂蜜或紅糖進行調味。

我們再說說關於黃芩名字由來的黃芩茶。黃芩茶,主要原料野生黃芩,採自京西海拔700米以上生態涵養地區。其茶特點:湯色金黃明亮,晶瑩清澈,口感爽滑,潤喉回甘,且極耐沖泡。黃芩莖葉具有鎮靜調壓作用,適合血壓高、失眠體弱人群晚間飲用,長期飲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質量,預防神經衰弱,調節血壓等保健作用,是養生保健之佳品茶飲。

黃芩臨床應用上已有千年的歷史。現在仍然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要藥,被稱為“中藥抗生素”,由於關於藥用黃芩的知識記載有些零散,今天小健的介紹就先到這裡,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8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5歲姐姐抽髓救妹:我不怕,就是有點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