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秋”亦稱“咬秋”,北京人在入秋後有“吃秋”的習俗。為什麼要吃秋呢?一方面與夏老虎有關。舊時京城環境衛生差,各種疫病叢生,害病後體質瘦弱;酷暑時節氣候酷熱潮溼,人們常出現胸悶不適、四肢無力、出汗較多、精神萎靡、胃納欠佳等症狀,所謂“一夏無病三分虛”。另一方面民間又流傳著“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的俗語。所以,為了順利從夏季過渡到秋季,同時為嚴寒的冬季做準備,老北京就傳承著“吃秋進補”的習俗。
吃秋,北京人不同的階層人們有不同的吃法
一般中下層的百姓人家講究“吃秋鮮兒”。他們認為吃新糧吃新的蔬果最富有營養。俗語曾有“去暑找黍,白露割谷”之說,入秋後各住戶中的主婦們要嚐鮮兒,常去購買新上市的玉米(即玉蜀黍)面、玉米渣、高粱米,新小麥磨成的白麵,用這些新糧為老少一家人蒸製出美味的棗窩頭、棗饅頭、懶龍、花捲以及玉米渣粥、高粱米飯等花樣主食,或者割點肉買點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製作出饞人的水餃、鍋貼、菜糰子、糊餅、餡盒子等。
家境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後常烹製紅燒肉、紅燒魚、燉雞鴨等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佳餚來貼秋膘。而舊京的一些社會名流、文人墨客、演藝界名伶們的吃秋則非常講究,常攜家人或約好友下飯莊飯館。聚餐,飲酒品嚐名餚或吃北京風味的烤鴨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還有手提著全聚德的烤鴨或水果等相互饋贈之俗。這些吃秋及送禮之俗曾是舊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兒。
現在北京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了,飲食上大肉大魚再不缺營養,人們在進入秋冬後,更需要多吃些蔬果、五穀雜糧平衡膳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