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水及電解質代謝紊亂,主要表現為血糖升高及糖尿。

飲食誤區

(1)糖尿病病人飲食自控的誤區

大多數糖尿病病人都知道自己應少吃糖,平時的飲食需自控。但是有的糖尿病病人在控制飲食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以致糖尿病不但沒見好轉,身體素質及營養狀況也下降了。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病人的基礎治療,只有掌握正確的飲食治療方法,方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近幾年以來,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沒有掌握正確的飲食治療方法,卻進入飲食自控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主食控制過度,副食花樣單一,許多糖尿病病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就什麼都不能多吃了,對食物有種畏懼心理,採用“飢餓療法”。如一老年男性病人,有5年糖尿病史,自確診以來,每日攝入主食由500克左右減至150克左右,且自述不敢多食麵食、稀飯等,認為此類食物含糖量高,每餐只吃少量米飯,副食多以豆製品充飢,餓了也不再新增其他飲食,久而久之成了習慣。由於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致使體重下降,身體消瘦,糖尿病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體力也不如以前。

②總熱量攝入過高,特別是脂肪攝入過高,一般正常體重的輕體力勞動病人,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熱量30千卡,肥胖病人可減至25千卡,身體消瘦的病人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熱量35千卡.多數病人都能正確控制熱量,但也有一些糖尿病病人,只注意控制糖的攝入,卻忽視了總熱量的控制。如1名68歲的男性患者,平素喜食油炸食物和肉類食物,早餐長期以食油煎雞蛋或其他油炸食物為主;午餐和晚餐也多以紅燒肉、燒雞或炸魚為主菜;飢餓時也多選用油炸食物或大量花生米充飢。此例病人所選用的多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因此,長期以來,體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對糖尿病的治療不利。另外,也會由於肥胖而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

③三大營養素比例失調,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的供給量不足,一般認為,糖尿病病人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60%~65%,脂肪佔20%~25%,蛋白質佔15%~20%。而據有關資料介紹,適當放寬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可使葡萄糖耐量改善,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在放寬碳水化合物的同時,還應增加維生素、無機鹽及膳食纖維的攝人。蔬菜就是無機鹽、維生素的良好來源。此外,由於膳食纖維具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因此建議糖尿病病人每日膳食纖維25~35克。食物中膳食纖維的來源包括豆類、根莖類(如魔芋精粉)燕麥、蕎麥以及蔬菜等。

總之,糖尿病的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首要措施。對糖尿病病人應該給以系統而正確的飲食指導,並應因人施教,力爭使病人掌握正確的飲食療法,做好糖尿病飲食治療的自我管理。

(2)糖尿病病人多食豆製品有助於控制

糖尿病病人患有糖尿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膳食中的主食如大米、面、饅頭等需適量減少。因此,有些病人就以大量食用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腐竹、豆乾、青豆及黃豆等來填飽肚子,以為儘可能多地進食豆製品有助於控制糖尿病,其實這是一種誤區。臨床經驗及大量動物實驗研究證明,大量進食高蛋白飲食,特別是植物蛋白,包括豆製品等,可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力及流量增加,同時對多種酶有抑制作用。其結果,必然加重腎臟負擔,引起腎功能損害,可能併發糖尿病腎病。病人早期可能無任何症狀,甚至尿常規也無蛋白尿,病人本人可能毫無覺察,待到有浮腫、蛋白尿或高血壓時,糖尿病腎病則已進入晚期,最終將導致尿毒症。因此,適量食用優質蛋白食物,如適量喝牛奶、吃蛋類、瘦肉、魚類及其他低膽固醇食品,對保護腎臟是有益的。

(3)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果糖及葡萄糖等單糖。果糖在其代謝的最初階段,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助,但在肝臟中很快即轉變成葡萄糖,其後的代謝過程與葡萄糖一樣。這類單糖,消化吸收快,使血糖很快升高,故糖尿病人一般來說不宜吃水果。但水果是受人喜愛的食品,色、香、味俱全,富有無機鹽和維生素及植物纖維,病情較輕和控制比較滿意的糖尿病病人不是絕對不能吃水果,而是要掌握好吃水果的時間與數量。吃水果的時間,可放在兩餐飯的間隔時間之內,起初可在早飯與午飯之間或午飯與晚飯之間試吃少量水果,進食後1-2小時檢查尿糖,經過多次觀察以決定是否選用水果及食用的數量。此外,在胰島素作用最強和體力活動量增大的時候,選用一些水果比較恰當。各種水果的含糖量不同,其食物含糖在3%以下者有番茄,含糖在6%以下的有西瓜,含糖在12%以下者有葡萄、櫻桃、楊梅、橙子、橘柑、柚子、枇杷、梨、桃、杏、蘋果、香果、李子、柿子等。含糖少的,所用數量可稍多一點,反之,含糖多的所用數量要少,必要時可酌情減少主食進量。

(4)糖尿病病人可多吃肥肉與動物脂肪

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比起非糖尿病人來,發病率高,發生較早,進展較快。血管病變的特點是動脈內膜有膽固醇等脂類物質沉積,形成粥樣斑塊,使血管腔變窄,供血不足,就像自來水管被堵塞一樣。這種現象發生在冠狀動脈,就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如發生在腦動脈,會引起腦血管意外。因此糖尿病人的飲食治療,除了著眼於血糖、尿糖的控制之外,還要積極糾正高脂血症,以預防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對於脂類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結果說明與脂類的量和質都有關係。在量方面,發現脂類供應的熱量佔膳食總熱量40%的地區,患動脈粥樣硬化的人數明顯增多,而南非的班圖族及日本等地居民,膳食中脂肪攝入量低,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較為少見。因脂肪能促進膽固醇的吸收,使血膽固醇的濃度增加,因此,膳食中脂肪的總攝入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質的方面,大量調查說明膳食中脂類的質比量更為重要。有人發現血清膽固醇在進食動物性脂類時增多,反之,進植物性脂類時減少。例如丹麥居民每日脂肪攝人平均達140克,比美國平均每日120克還高,但因其中動物性脂類較少,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反而較低。

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羊油和肥肉類、黃油、奶油等含飽和脂肪酸較多,魚和家禽的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飽和脂肪酸能增加血清膽固醇的濃度。此外,動物性脂肪中含有膽固醇,有的含量還不算少。植物油除椰子油外,其他如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茶油、棉籽油、米糖油等,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濃度。植物油還能提供人體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的必需脂肪酸,它們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植物油不含膽固醇,含谷固醇,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能抑制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促進膽固醇排洩,故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利。因此我們主張糖尿病病人適量食用植物油,少食用動物脂肪和肥肉。

至於膳食中的膽固醇問題,從動物實驗結果來看,用含大量膽固醇的飼料喂家兔,家兔會產生動脈粥樣硬化,從人群調查結果觀察到絕大多數冠心病病人血中膽固醇水平偏高。因此限制膳食中膽固醇的攝入量,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利。但膽固醇是人體構成物質的組成部分,大腦、激素、膽汁等都離不了它。它一部分來自食物;一部分由體內合成。人體只能吸收約35%的食物膽固醇,而且當膳食中膽固醇攝人量增多時,體內合成受到抑制,故有人認為過分限制膳食中膽固醇的意義不大。多數人主張糖尿病病人每日攝人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宜。有些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雞蛋黃,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有強乳化作用,能使脂肪和膽固醇顆粒變小,有利於通過血管壁為身體所利用,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效,此外雞蛋還含有許多其他營養素,所以不能說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就一律禁用,而是以適度為好。

(5)糖尿病病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有人想,既然糖尿病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有關,那麼主食吃得越少對病情越有利。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自胰島素問世以後,根據臨床實踐,認為主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若把糖尿病病人的主食量限制得很低,使病人處於飢餓狀態,病情反而得不到滿意的控制因為主食,如米、面、小米、玉米麵等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它們是身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之一。首先它是供給熱能最經濟和最迅速的來源,一般來說,每100克糧食含75克碳水化合物,每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產生4千卡熱量,如碳水化合物量充足的話,可以減少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用在供給熱能方面的消耗,故具有節約體內蛋白質的作用。其次碳水化合物還是構成身體組織的一種重要物質,如體內的糖蛋白、核蛋白、糖脂等都含有糖。

此外,人體的主要臟器時時刻刻離不了糖,如腦細胞需要血糖來維持正常的功能,血糖過低則有產生昏迷、休克和死亡的可能。碳水化合物還有抗酮作用,如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於125克,體內脂肪分解加速,分解產物脂肪酸可變成酮體,酮體是酸性物質,如產生過多,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糖尿病病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供熱量佔總熱量的比例,近年來有放寬的趨勢,上升到佔40%~50%,甚至佔60%~70%,因為在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如碳水化合物限制過低,則必然要增加膳食中脂肪的用量,高脂肪特別是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脂肪與高血脂症有關,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病又是糖尿病病人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的發病率高,發生較早,進展較快,因此在營養治療上,主張脂肪特別是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的動物脂肪的攝入量不宜過高,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適當加以限制,相應地要放寬碳水化合物的入量。

有人觀察某些病情較輕的糖尿病人的糖耐量,發現用高碳水化合物膳食時反而比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時為佳,分析可能是與高碳水化合物改善了胰島素的敏感度有關。某醫院自1960年對155例糖尿病人將主食量從每日200~250克放寬到300~500克,治療效果有明顯改善。經過20年的摸索,體會到對大多數病人來講,當病情控制不滿意時碳水化合物應限制150~250克(相當於主食3~5兩),病情穩定後,碳水化合物可放寬到250~300克(相當於主食5~6兩)。對大多數病人來講,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約佔總熱量的60%左右。

(6)啤酒不含糖,糖尿病病人可隨意飲用

啤酒是一種原汁酒,以大麥芽為主,也有用大米或玉米為輔助材料。含有原料穀物中營養成分,經糖化、發酵後營養還有所增加。商標上註明“度”,其實不是指含酒精度,而是指糖化後的麥汁濃度。一般情況下,啤酒麥芽汁濃度越高,含糖分也越多。但糖尿病病人卻不適宜。普通12度以上的1升啤酒產生的熱量相當於500克瘦肉,或250克麵包,或800毫升牛奶的熱量。糖尿病人應限制糖類飲食,飲用啤酒常可導致疾病惡化。即使飲用,應宜少不宜多,宜飲用低麥汁濃度(6°~8°)啤酒。還必須充分估計啤酒中糖、蛋白成分,否則會出現酸中毒。

飲食禁忌

(1)忌直接對血糖有影響的食品 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汁、水果糖、蜜錢、水果罐頭、汽水、各種市售果汁、甜飲料、冰激凌、甜餅乾、蛋糕、果醬、甜麵包以及糖制的各種糕點等。這類食品含糖量高,吃下去後會使血糖突然上升。

(2)限制對血脂有影響的食物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時,常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出現高血脂症,故糖尿病人必須預防血脂升高,這對日後防止心臟和血管病變的發生有積極的意義。需嚴格限制的食品有牛油、羊油、豬油、奶油、黃油、肥肉、豬腦、羊腦、牛腦、雞蛋黃、松花蛋、豬肝、雞肝、豬腎、牛腎以及其他部分動物內臟。

(3)忌酒類酒 對糖尿病人來說,也是禁食之品,酒中所含的酒精在體內會產生大量熱量,而長期飲酒對肝臟也不利,並容易使血中三醯甘油升高。酒對服用磺脲類藥物(如優降糖、氯磺丙脲等)的病人,會產生心慌、氣短、面頰潮紅等副作用;對使用胰島素的病人,如空腹飲酒會引起低血糖。糖尿病人的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病發病率高,發病年齡早,病情發展快,長期飲酒會加速病情提前發生和發展,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4)忌菸 吸菸能刺激腎上腺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並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上升。特別是當情緒波動時,有些人更加使勁吸菸,這更是火上加油,情緒波動會使血糖上升,吸菸更助血管收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此外,吸菸對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會產生咽喉及支氣管炎症,慢性炎症也會使血糖升高。

(5)忌含有大量澱粉的食品 這類食品對血糖也有很大影響,如土豆、甘薯、藕粉、芋頭、蠶豆、栗子等。

(6)烏雞酮症酸中毒病人不宜食用。 因脂肪和蛋白質中氨基酸和酪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均可在體內生成酮體而加重酸中毒,烏雞為蛋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故酮症酸中毒病人不宜食用烏雞。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入睡難、睡得淺、醒得早?失眠症狀的罪魁禍首,原來如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