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不少人都有過“拉不出”的便祕體驗,但多數在生活規律、飲食調整後可自行緩解。 只是少部分人的便祕,卻遲遲未能改善,苦不堪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長期缺乏運動,致使協助排便的肌肉收縮力減弱,腸管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因而在腸腔內滯留太久,水分過多地吸收,大便就會變得乾燥而堅硬。

大腸為“傳導之官”,它除了“傳化糟粕”外,還有一個功效,就是主津。何謂“津”呢?金代醫學家李東垣認為,飲食經過脾胃消化之後到達小腸。水液等精微物質再經過小腸的吸收而下傳至大腸。大腸為最後一道關卡,它接受由小腸下注的食物殘渣和剩餘水分之後,再將其中的部分水液吸收,最後剩餘的殘渣糟粕便成為糞便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當中,小腸為吸收津液的主力,所以稱之為“液”,言其量大;大腸吸收的津液只為微少部分而已,所以稱之為“津”,言其量少。因此說“大腸主津,小腸主液”。

津液維持著腸道的水液平衡,相當於腸道的潤滑劑。腸道津液正常,人才能正常排便。如果大腸有熱,“津”的能力過強,大腸內本應留存的液體也會被吸收,腸道缺少津液的潤滑就會幹澀,從而造成排便困難。相反,如果“津”的功能過弱,腸道內殘留的水液過多,我們就會拉肚子。

臨床表現

1、實證便祕有熱祕、氣祕、冷祕。大便乾結,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乾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2、虛證便祕有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陰陽氣血不足,糞質不幹,欲便不出,便下無力,心悸氣短,腰膝痠軟,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或大便乾結,潮熱盜汗,舌紅無苔,脈細數。

排便不通暢,一般人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服用瀉藥,但這隻能治標,時間長了還會讓人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實屬下下策。治療便祕,關鍵在於調理腸胃功能,使腸道自己來解決問題、自己來治病。

如何來調理腸胃功能呢?有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穴位按摩,按摩腹部、點揉穴位,省心省事,每日堅持可有效防治便祕!

中脘穴位於臍中上四寸(肚臍與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指壓、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進胃腸蠕動。 操作時,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末節指腹按壓中脘穴,帶動皮下組織做環形揉動,頻率不宜太快,時間約5分鐘,以有熱氣內透為佳。

臍部為神闕穴所在,是人體保健要穴,同時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調節作用。 操作時,可將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貼在臍部;吸定後,先順時針方向揉臍部,再逆時針方向揉臍部,各50次。

天樞穴:

天樞穴為大腸經的募穴。“募”是聚集、匯合的意思,募穴是臟腑經氣的彙集之處,專治本臟腑的疾病。身體仰臥,肚臍(即神闕穴)旁開兩寸處即為此穴。天樞為古代星宿名,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主持天際各星的執行。此穴位借“天樞”名,意指應天樞之星象,溝通胸腑上下之氣。此穴為水谷之氣升清降濁的樞紐,可以升降氣機、斡旋上下。此外,天樞穴又為胃經的腧穴,因此有調腸和胃、理氣消滯的效果。

仰臥,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擾,慢慢向下壓,力道由輕到重,持續2分鐘後將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離開面板),再在原處按揉片刻,注意兩側都要按摩。如此堅持一週左右,便可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便祕為“百病之源”,解除便祕煩惱,對於各種疾病而言,就相當於釜底抽薪。愛護自己的身體,就從清除體內的垃圾開始吧!

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調整,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2)避免久坐不動,常做腹肌運動,促進腸蠕動,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3)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可晨起飲用涼開水促進排便,避免抑制便意。

(4)心臟病、高血壓患者,應儘量先採用其他方法緩解病情。

(5)對於部分慢性便祕者短時間的藥物輔助治療是必須的,有助於正常排便反射的重建。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為什麼你會得動脈粥樣硬化?4種原因,中醫告訴你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