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人對溼氣有一定了解,也知道許多症狀都是由於溼氣重引起的,但是卻不知道溼氣分為寒溼、溼熱。

中醫常以陰陽劃分人體:一類體性屬陽,形成熱性體質;另一類體性屬陰,形成寒性體質,與溼交集,形成寒溼、溼熱,細辨後,可趨利避害。

什麼是溼熱?

溼熱,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熱)中的兩邪。是指溼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執行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屬於外邪,稱為溼邪,多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稱內熱。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或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內熱時可導致熱證,熱證是感受外邪,或人體機能活動亢進,陽盛陰衰的證候。

溼熱,是熱與溼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

臨床表現:口苦口乾、大便黏膩、精神差睡不醒、舌苔膩而重、小便黃、有口臭。

溼熱有3大特點:

①溼重於熱表現:有一點口乾,口苦不嚴重,舌苔膩而不黃。

②溼熱並重表現:口乾、口苦嚴重些,舌苔黃厚膩。

什麼是寒溼?

寒溼是一種疾病。中醫認為寒溼包括外感寒溼和內生寒溼兩個方面。外感寒溼:外感寒溼邪氣,氣血執行受阻。內生寒溼:寒溼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溼內停。

外感寒溼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溼以畏寒肢冷,腹痛洩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

臨床表現: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腫、怕冷、白帶清稀、小便清長等。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雪糕、冰啤酒等。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另外有一類人可能兩廣地區多見,因氣候比較熱,當地人特別愛喝涼茶的人,而且是清熱解毒型別的多,性味比較寒涼,頻繁飲用損傷脾胃,喝多了身體溼寒就囤積了。

溼寒患者的特點是脾胃虛寒,夏天耐熱、冬天很怕冷,手冰腳冰,雖然在夏天症狀不明顯但是最容易積累寒,因為吃冷食多。

溼熱、寒溼如何區分?

① 面部特徵

溼熱: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瘡、青春痘。

寒溼: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蒼白,眼瞼易浮腫。

②體型

溼熱:體型有胖有瘦。

寒溼:體型以胖人居多。

溼熱:舌質偏紅,舌苔多偏黃或黃膩,舌體偏瘦,齒痕不明顯。

寒溼:舌質偏淡,舌苔厚,多偏白、滑膩,舌體胖大有齒痕。

④小便

溼熱:尿色偏黃。

寒溼:小便清長,尿色偏白或無色。

⑤飲食

溼熱:喜食冷飲,經常吃一些偏涼的食物。

寒溼:喜熱飲,進食生冷食物後常有不適。

⑥大便

溼熱:大便粘滯不爽,或乾結。

寒溼:經常溏瀉,大便不成形。

⑦出汗

溼熱:經常容易出汗,體味大。

寒溼:即使是夏天也不容易出汗,也沒有體味。

溼熱、寒溼如何調理?

溼熱

1)作息規律:早睡早起,熬夜會加重體內虛火,導致溼熱更盛。

2)飲食清淡:辛辣油膩等味重的食物會加重體內溼熱,飲食清淡,多吃清熱利溼的食物,比如:薏米、冬瓜、綠豆、苦瓜、黃瓜等。

3)忌菸酒:菸酒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使溼氣更難排出。

4)多運動:出汗是排除溼氣最有效的辦法,溼氣會隨著汗液而排出。

溼寒

1)喝紅糖生薑水:將水煮開加入紅糖和生薑絲,起到暖胃驅寒的功效。

2)生薑或艾葉泡腳:睡前用生薑或艾葉泡腳,促進身體血液迴圈,提高睡眠品質。

3)運動鍛鍊:坐著不動時血液的流動變緩,手腳冰涼愈加明顯,動則生陽,運動可以提升陽氣趕走寒溼氣。


1、圖文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未涉及具體用藥)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何預防腦梗塞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