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鯽夏鯉”,立冬以後,正值鯽魚產卵期,肉肥籽多,滋味鮮美。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後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輔助療效。
鯽魚紅燒、乾燒、清蒸、做湯均可,但尤以燉湯最為普遍。說到燉湯,鯽魚有3個好搭檔,那就是白蘿蔔、豆腐和冬筍,用它們分別與鯽魚燉湯,不但味道鮮,而且營養好。需要提醒的是,鯽魚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食鯽魚,陽虛體質和有內熱症狀的人也不能食用。
據本草綱目記載,鯽魚“合蓴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調中益五臟。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腫。”鯽魚對一些身體不適者,有一定的食療保健作用。
1、對胃虛寒、食慾不振、飲食不化、弱無力等:大鯽魚1條,草豆蔻6克,毒鋒、姜陳皮各10克,胡椒0.5克。研末,去寒撒人魚肚肉,用線扎定,再加生薑、陳皮、胡椒用水煮熟食。也可酌加適量鹽。
2、健脾和胃,行氣寬中。鯽魚紫苑湯,大鯽魚1條,紫菀3粒,胡椒、陳皮生適量。製法:魚去鱗、鰓及內臟,洗淨;紫苑納入魚腹內,下鍋,加水、胡椒、陳皮、生薑,煮熟。
用法:食魚飲湯。
3、鯽魚黃芪湯。原料:鯽魚1尾(約400克),黃芪30克,生薑5片,油適量。
製法:鯽魚去魚鱗、鰓和內臟,用植物油煎至魚皮呈金黃色,加入黃芪、生薑,再加適量水共煮成湯,調味後即成。
用法:食肉喝湯,每日1次。
功效:益氣升舉。
適用:中老年性脾胃虛弱型臟器下垂出現的腹脹納差、氣短乏力等。
4、鯽魚糯米粥。
原料:鯽魚150克,糯米50克,姜粒5克,鹽適量。
製法:將糯米淘洗乾淨,鯽魚剖開,去掉內臟,洗淨將鍋內水燒開之後,放入糯米和魚,同煮成粥後加姜粒、鹽調味即成。
用法:早餐食用。
功效: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
適用:脈絡熱毒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需要提醒的是,鯽魚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食鯽魚,陽虛體質和有內熱症狀的人也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