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關於生酮飲食的羅生門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一位39歲男士,身高1.75m,體重75kg。3個月前體檢發現高血壓,他不想吃藥,聽說減重能降血壓,於是就開始節食。他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減重效果倒是明顯,2個月的時間,體重減了11kg,但是血壓並沒有降下來,於是找到我。

我一接觸他,就感覺他比較焦慮,臉色也不太好。再看他帶來的檢查結果,身體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考慮他的血壓應該與他的焦慮有關。

但是,他的尿檢有問題。從減肥開始不久,他尿中就出現酮體,而且2次複查,尿酮體都是2+。

他沒有糖尿病,能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析尿酮體的原因與他嚴格的節食有關。也就是說,是餓出來的尿酮體。

恰好前一段時間,一位32歲粉絲網上諮詢蛋白尿,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他的尿微量蛋白高,尿蛋白定量0.249g/d,不足0.3g/d,沒有高血壓,考慮是隱匿性腎小球腎炎,病情很輕。如果血壓能耐受的話,也可以使用沙坦類或者普利類降壓藥,選擇一種就行。這兩類藥都有降尿蛋白和腎臟保護作用。如果血壓低,不耐受,也可以不用治療。

他的腎臟不是問題,但是,他的尿酮體2+。

這位粉絲身高1.79m,原先體重85kg,今年3月份開始採用生酮飲食的方法減肥,不吃碳水碳水化合物(主食),減到現在70kg。減肥前血壓在120/82mmHg,現在110/70mmHg。

他也沒有糖尿病,也排除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他的尿酮體2+就是生酮飲食減肥的結果。

一、什麼是酮體?

臨床上遇到的尿酮體+,大多見於糖尿病酮症,但酮體並非血糖的代謝產物。

酮體是脂肪氧化分解中間產物乙醯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的統稱。

當糖的供應不足,能量缺乏時,人體就會“燃燒”脂肪來提供熱量,酮體也就隨之產生。脂肪“燃燒”越多,酮體產生得就越多。當血液中的酮體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透過腎臟排洩到尿液中,尿檢就會查出酮體,這種情況就診斷為酮症。尿酮體越多,說明血中酮體濃度越高。

嚴重的糖尿病人,儘管血糖很高,但因為胰島素不足或者胰島素受體不敏感,對血糖無法有效“利用”,就會分解脂肪以“補充”能量。尤其是當糖尿病人遭受飢餓、勞累、感染、外傷等應激情況時,更容易發生代謝紊亂,脂肪分解加快,出現糖尿病酮症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一種急重症,可引起高血鉀、組織缺氧等嚴重情況,應該及時處理。所以如果糖尿病人出現尿酮體就認為是出現了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需要緊急輸液治療的。

長期飢餓的人可出現尿酮體陽性。

嚴重飢餓,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人體的熱量缺乏,就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為大腦等重要器官提供替代能量,從這方面說,飢餓狀態下產生少量的酮體還具有積極意義。

但長期飢餓,大量的酮體就會在體內蓄積。酮體呈酸性,大量酮體蓄積造成酮症酸中毒,對人體是有害的。

而且飢餓導致的低血糖嚴重時會使腦細胞受損,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

所以說,在醫生看來,出現尿酮體是有問題的,應該積極處理。

二、什麼是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顧名思義,就是用脂肪代謝碳水化合物以生成酮體的膳食模式。

1921年,梅奧診所的R. Wilder醫師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使機體產生酮體,模擬飢餓狀態,從而有效抑制癲癇的發生。隨後這種膳食模式被廣泛應用於癲癇患者的治療,對於兒童難治性癲癇有顯著療效,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以代替藥物治療。

隨著生酮飲食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單純治療癲癇,逐漸將生酮飲食的研究擴充套件到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領域。

經典的生酮飲食,脂肪與蛋白質重量之和與碳水化合物重量的比值一般為3:1~4:1,能量配比即為90%脂肪、2%碳水化合物和8%蛋白質,因此生酮飲食又稱為高脂低碳飲食。

但現在的生酮飲食,泛指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由於生酮飲食最大程度上規避了讓糖尿病人“聞風喪膽”的碳水化合物,聽上去似乎是飲食界的“王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三、關於生酮飲食的羅生門

關於生酮飲食,可謂是眾說紛紜,正面、負面的評價都有,總的來說,主流醫學持否定態度。

2008年Nielsen等發表了一項長達44個月的回顧性隨訪研究顯示,接受低碳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20g/日)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了長期良好的控制[1]。

2017年,美國主打低碳生酮飲食的糖尿病遠端醫療公司Virta Health與印第安納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預計為期5年的臨床試驗,評估低碳生酮飲食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共納入400例受試者,其中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長期低碳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攝入<30 g/d)。初期研究發現5,10周後平均體重下降7.2%,空腹血糖由9.1 mmol/L下降至7.2 mmol/L。

以上兩個研究,發現生酮飲食對血糖控制的確有效。

不過,《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明確指出:關於生酮飲食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缺乏對照,而且觀察隨訪時間較短等,尚不足以說明生酮飲食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優於其他膳食模式。生酮飲食真正用於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還為時過早[2]。

2018年8月,世界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前瞻性佇列研究與薈萃分析,研究人員對9項前瞻性佇列研究的資料進行了彙總,共包括462934名志願者,平均隨訪16.1年。從研究設計到研究資料,該研究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研究結論如下[3]:

1、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太多(高於70%)或太少(低於40%),都會縮短壽命!

非肥胖群體低碳水飲食死亡風險更高!

也就是說,主食吃得太多和吃得太少都不好;不胖的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死亡風險更高。

2、維持較長壽命,碳水化合物最理想的比例應該是在50%~55%之間,這恰好是各國膳食指南一直推薦的攝入比例。

總的來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死亡率。

這一組結論,狠狠打了那些誇張鼓吹低/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國最新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攝入的能量應有55%~65%來自碳水化合物,20%~30%來自脂肪。

糖尿病、肥胖危害健康,應該及時控制,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用什麼方法去控制,這就眾說紛紜了。現有指南推薦的措施,都是在大量證據基礎上總結的,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肯定是現階段最合理的。

治療糖尿病,不僅僅是降血糖的事情。磺脲類降糖藥降糖效果非常好,但低血糖發生率高,而且容易引起鈉水瀦留,對心、腦、腎不但沒有保護作用,而且還有潛在的心衰副作用。所以第一代磺脲類已經被踢出局,第二代磺脲類也很少被推薦。

如果降糖的同時,對大器官不但沒有保護作用,而且可能影響生命,那就不是一個好的降糖措施。

回頭再說第一位患者,體重減了11kg,血壓為什麼沒有下降。

一般來說,原發性高血壓是遺傳與不健康生活習慣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高鹽飲食、長期大量飲酒、肥胖、焦慮、晚睡和精神壓力大等。

改善生活習慣,肯定能夠幫助控制血壓。

一般來說,對肥胖的高血壓患者,減重確有降壓作用,尤其是合併有打鼾(睡眠呼吸暫停)者,減重甚至有奇效。

但這位患者體重並不太高,而他的高血壓與他焦慮緊張情緒有關。快速減重後臉色不好,有些人關心,有些人疑問,更加重了他的焦慮,所以血壓並沒有下降。

此外,對肥胖者而言,也不推薦快速減重。每月減1~2kg的減重速度是比較健康的速度,減重太快可能帶來其他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 Nielsen JV, Joensson EA. Low-carbohydrate diet in type 2 diabetes: stable improvement of bodyweight and glycemic control during 44 months follow-up.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08;5:14.

2. Joshi S, et al. The Ketogenic Diet for Obesity and Diabetes-Enthusiasm Outpaces Evidence.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9.

3. Sara B,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ublic Health S2468-2667(18)30135-X

112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基礎肌肉動力學—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