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從中醫角度來說,手腳冰涼,是由於氣滯血瘀,加上陽氣虛弱,火力不夠,氣血不能正常地達到四肢末端。大多數手腳冰涼的人還有宮寒、胃寒!

《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諸陽之本的“本”指的是標誌的意思,也就是說,四肢是陽氣虛實的標誌!陽盛則四肢實,也就是手腳溫暖有力;如果是陽虛了,就會“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就像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人體的“大河”就是我們的五臟,如果五臟的陽氣充盈,氣血充實,那麼“小河”--手腳一定會溫暖!

手腳冰涼怎麼辦?補氣血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從產生的根源看,是“肺吸進來的自然界的清氣、脾胃運化產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腎臟所藏之精”三者結合生化而成。因此氣血的生成跟“肺脾腎“均有關係。

身體氣血是否充盈跟“脾胃功能”的關係最為密切,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多氣多血”之髒,被稱為“後天之本”。

“肺主氣也主秋”,因此在秋天要好好去燥潤肺,補益肺氣,讓肺氣宣通。

既然氣血如此重要,那有沒有益氣補血、使氣血充足的辦法?

補氣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四個方面進行調養:

第一,保證高品質的充足睡眠。

第二,保持有規律的運動。

第三,多吃補氣養血的食材。

第四,保持樂觀的心態。

補氣血除了可以在平時的生活和飲食上進行調理,還可以從艾灸穴位入手。

艾灸是補氣血最佳療法

1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手腳冰涼

你可以艾灸:陽池穴、湧泉穴

1、陽池穴

“陽池”就是蓄積人體陽氣的池子,在三焦經上。灸一灸陽池穴,身上的陽氣就被激發出來,體內的陽氣也會運轉起來,手會很快溫暖起來。特別是那些手涼且顏色發暗,冬天易長凍瘡的,陽池穴還有外關穴可以經常灸灸。

2、湧泉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源頭,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這叫引血歸源,腳自然暖和了。

2

如果你不僅手腳冰涼,還全身冷!

艾灸取穴:背部的大椎、命門、腎俞,胸腹部的膻中、中脘、神闕(肚臍)、關元,腿上的足三裡、三陰交、太溪、湧泉等。

雖然推薦穴位較多,但是大家不用一天都灸完,可以每天選取幾個穴位,輪流灸,具體選穴要看個人體質。手持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15分鐘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話每次每穴艾灸30分鐘左右;艾灸7天后可休息1-2天再接著灸。

3

如果你上熱,下寒;也就只是腳寒。

這種情況一般跟你下焦瘀阻、氣逆有關;解決的最好辦法是先敲帶脈和推腹,然後再艾灸。因為你不把腹部的濁氣濁水濁物推散,排洩出去,就會影響你正常氣血的執行。

1、敲帶脈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敲打你的帶脈及屁股300下以上!走路敲、看電視敲、等電梯敲....

2、推腹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稍微用力從喉結處一直推到下腹部,重點要在膻中穴、肚臍處都揉一揉。

3、艾葉泡腳、搓熱腳底、艾灸

每晚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擦乾雙腳後可以反覆搓腳底,一定要搓熱,或者艾灸湧泉穴。

簡而言之,如果你手腳冰涼,你不管用什麼辦法:或按、或灸、或熱水燙手燙腳、或搓、或運動.....都要讓它們暖和起來!身體暖和了,心情就會好,心情好了身體就更好了!

灸補氣血注意事

1、施灸中應密切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調節灸療的時間,虛寒證人群灸壯數可以多一些,時間可以長一些,給氣虛症灸壯數相對少一些,時間宜短一些。

2、頭面及胸膈以上部位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處部位則多灸不妨;肌肉偏薄之處,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動關節,面板皺紋等部位,因避免採用直接灸,肌肉肥厚之處,尤其是背部腧穴可以多灸長灸。

3、施灸後應休息片刻再外出行走運動。

4、艾灸主要適合虛寒體質人群,熱性體質人群施灸時需要選擇適當的穴位和艾灸時間。凡屬於中醫所說的實熱證或陰虛發熱者,如高熱,高血壓現象,肺結核大咯血,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間都不適宜艾灸。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血稠”≠高血脂,易導致血栓和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做到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