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危重患者,一般都會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剛開始病情嚴重的時候,總是沉睡昏迷,特別腦損傷的患者和心跳驟停的患者最常發生。

以上這些造成昏迷的原因,除了對症、對因治療外,並沒有直接可以促醒的藥物,西藥只有納洛酮具有促醒作用。但是納洛酮的適應症為:①治療阿片類藥物及其他如哌替啶、阿法羅定、美沙酮、芬太尼等這類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中毒症狀。②治療鎮靜催眠藥與急性酒精中毒。其治療範圍較窄,且並不作為常見昏迷的促醒治療藥物。

那昏迷病人就沒法治療了嗎?就只能安靜地等待患者的自我甦醒嗎?當然不是了。別忘了我們老祖先留下來的瑰寶——針灸治療了。

針灸促醒已經是個很成熟的話題了,臨床上已經作為常規促醒手段來應用。曾經在《史記》中就記載了扁鵲治虢國太子屍厥的病案,針灸就讓昏迷之人頃刻間甦醒,原文這樣講:“若太子病,所謂屍厥者也……扁鵲乃使弟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五會謂百會、胸會、聽會、氣會、臑會也)。有間,太子蘇。”可見針灸促醒的歷史由來已久且成熟可靠。

那麼,針灸該如何促醒呢?

中醫認為,昏迷屬於心和腦的病症,原因是心主神明,凡神志活動皆由心所主,而腦為元神之府、奇恆之府,位於顱內,為清竅之所在,人的精神、意識、思維等活動皆與心腦相關。昏迷的病機常為外傷、痰濁、熱-毒等所致的腦絡受損,血溢於外,氣血逆亂,陰陽衰竭等;其治療原則以醒神開竅為主,依據病因病機辨證選用中藥、針灸或針藥結合治療。

針灸如何醒神開竅,就得重視穴位和針刺手法。針刺促醒選穴以督脈為主,體現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則。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六陽經均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督脈為“陽脈之海”;同時督脈循行“上額交巔上,入絡腦”“貫臍中央,上貫心”,說明督脈與心、腦聯絡密切。

常選用的穴位有水溝、內關、三陰交、百會、湧泉、後溪

操作手法:水溝穴常使用雀啄手法,即捻轉和提插並用,猶如麻雀啄食一般,直至眼球溼潤為度;內關、三陰交提插、捻轉瀉法,重手法,知道出現放電感為度;湧泉、後溪捻轉瀉法百會平補平瀉。

其中,水溝、百會為督脈穴位,取其通陽效果,激發一身之正氣,從而使氣血湧充腦髓;後溪為八脈交會穴,通督脈,同樣是引氣血上充於腦;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外邪犯心,包絡先受之,故取包絡之內關,以通矇蔽之心竅。三陰交穴為足三陰經交(脾、腎、肝)會穴,具有調理肝脾、滋陰補腎之效,針刺三陰交可以滋陰補腎生髓,髓注於腦,可以補腦養神開竅促醒。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針灸##健康##科普#

16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你喜歡健身嗎?你知道為什麼要堅持健身嗎?過來人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