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溼,寒溼纏身百病生,不少人體內都有溼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有的人一到秋冬時節,就會覺得四肢冰冷,這也許就是體內的寒溼在搞鬼!
寒溼變化極大,病變亦多,合於人身,除少陽經外,太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均易病溼。脾胃居中,為溼土,溼邪侵入人體後,極易與脾胃土氣相合。溼從寒化,則多病寒溼。溼從熱化,則病溼熱或溼溫,不屬本病範圍。體內寒溼可謂是萬病之源呀,怎麼去除呢?
一、太陽寒溼應有經腑不同之分。
1、經證
太陽經證多因露臥卑溼,衣裹冷溼,汗出入水中浴等感受天地雨露之溼。
主症:發病急驟,惡寒發熱,頭身重痛,甚則筋痛拘急。舌白,脈浮緩。
治法:溫經散寒。
2、腑證
太陽經氣未罷,寒邪隨太陽經氣下入膀胱,致膀胱寒水之氣不化,發為膀胱寒溼。
主症:頭暈惡寒,少腹冷痛而脹,小便不利,口渴飲熱。苔白厚,脈沉緩。
治法:溫陽化氣。
二、陽明寒溼應有經、腑之分,且系表裡之別。
1、經證
經證的病因亦多外邪,以陽明主肌肉,在膚表之邪未盡,而傳於陽明之表。
主症:頭額脹痛,遍體肌肉酸脹,關節疼痛,不飢。舌白,脈緩。
治法:除溼解肌。
2、腑證
既有口食寒物,又有鼻吸寒氣,更有過用寒涼陰潤之藥物,皆入胃中化生寒溼。
主症:胃脘冷痛,痞悶不適,甚則嘔吐清水,不喜食。苔白滑,脈緩。
治法:溫中散寒。
三、太陰寒溼三陰寒溼均無腑證,只有虛實之分,所謂虛,是指正氣虛;所謂實,是指邪氣實。故辨證用藥各有不同。
1、實證
主症:痞結胸滿,不飢不食,苔白厚,便不爽,脈緩。
治法:苦辛通降,溫脾除溼,輕則半苓湯,重則厚朴草果湯。
2、虛證
主症: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濁陰凝聚,陽傷腹痛,痛甚則肢逆。舌白滑甚則灰,脈遲。
治法:散寒通陽。
四、少陰寒溼1、實證
主症:頭暈眩欲倒,身體肌肉跳動,心悸畏寒,骨節疼痛,二便調和。舌白,脈沉細緩或遲。
治法:溫陽散寒。
2、虛證
足少陰腎經為元陽之根,與足太陰脾經互為表裡,腎陽虛衰,脾陽亦因之而衰。
主症:頭暈畏寒,手足不溫,骨節痠痛,腳跗浮腫,懶言少氣。舌淡苔白,脈虛緩無力。
治法:溫陽補虛。
元陽虛甚,體寒骨痛者,宜溫補元陽。
久病陰陽兩傷,少腹肛墜,腰胯脊髀痠痛,由臟腑傷及奇經者,宜溫陽補虛。
五、厥陰寒溼主症:暴感寒溼成疝,寒熱往來,脈弦反數,舌白滑或無苔不渴,當臍痛或脅下痛(此寒溼入於任脈發為疝者)。
治法:溫陽散寒溼。
寒溼久鬱厥陰經脈,入於血分,手足厥寒,脈微細欲絕,宜加強溫經散寒止痛之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