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天人相應。每個季節在人體都有相對應的臟器。春內應肝,夏內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而冬天,內應腎臟。也就是說,冬氣是於腎氣相通的。所以,立冬開始,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腎上邊了。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為生命之源,為人體各種活動提供物質基礎,人體的一切活動如生長、發育、衰老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都與腎中精氣盛衰關係密切。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步履輕快,神思敏捷;腎虧精損,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冬天到來,只有把腎養好,身體健康有堅實的保障。要想養好腎,飲食很重要。
天人相應,不但自然界的五色與人體五臟相對應,青色應肝、紅色應心、黃色應脾、白色應肺,而黑色,內應腎臟。不同顏色的食物吃進肚子裡,各自人所應之髒,黑色入腎,所以,在冬天最能發揮保健功效的莫過於“黑色食品”了。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桑葚、魔芋、烏骨雞、烏賊魚、甲魚等,都適宜在冬天食用,都是養腎的“一把好手”。另外,冬天氣溫低,腎喜暖惡寒,要吃一些溫性的食物來溫養腎元,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龍眼肉等都是不錯的。冬季食粥來養腎,更是極好的選擇。
枸杞能夠滋補腎精,滋肝明目,對肝腎虧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陽痿遺精、男女不孕、頭目眩暈、記憶力下降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草匯言》對它的功能大加讚賞:“(枸杞)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可祛,有十全之妙用焉。”相傳,陸游晚年腎氣漸虧,肝腎不足,常兩目昏花。但陸游酷愛喝粥,便時常熬枸杞粥來喝,身體逐漸硬朗起來,還寫下“雪霽茅堂鍾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著名詩句。當然,海蔘粥、地黃粥等補腎精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要是溫補腎陽,就用韭菜粥。新鮮韭菜30~60克,大米10克,細鹽少許。韭菜洗淨,切細備用。先將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等到粥快要熟時,加入韭菜、食鹽拌勻,煮到粥熟即可。溫熱服用,每天1劑。韭菜性味辛、溫,人腎經,能溫補腎陽、固精止遺。凡是由腎陽不足引起的陽痿、早洩、遺精、遺尿或小便頻數清長,女子白帶增多、腰膝冷痛等,用韭菜都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溫補腎陽,還可用羊肉粥、核桃粥等。
冬季溫補,選對高熱量食物,冬季寒冷,所以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生理活動,所以,冬季應增加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以維持機體所需,避免抗病能力降低而易患感冒或氣喘復發等。
下面介紹幾種冬季高熱量食物。羊肉羊肉性溫,能給人體帶來大量熱量,正適合冬季天寒地凍的時候食用。現代研究表明,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鈣、磷、鐵、鉀、碘等礦物質,營養十分豐富。除了營養豐富,羊肉還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是種很好的滋補強壯食物,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患者相當有益。
鵝肉鵝肉能補益心、肝、脾、肺、腎五臟,如《本草綱目》記載:“鵝肉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中醫認為,鵝肉味甘,性平,人脾、肺經,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之功,尤其冬天常吃鵝肉在預防急慢性支氣管炎方面有效。
板栗板栗俗稱栗子。在乾果中,栗子提供的熱能很高,所以適合在寒冷的冬季食用。中醫認為,栗子味甘平性溫,人脾、胃、腎三經,有補腎健脾、壯骨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和腎虛所致的腰痠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以及金瘡、折傷腫痛等症。現代研究表明,栗子的營養豐富,100克鮮品含蛋白質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克、澱粉25克、維生素C60毫克,以及鈣、磷、鐵、鉀等微量元素、脂肪酸和胡蘿蔔素等。
立冬補冬,南北進補各不同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過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節日。就立冬來說,在過去農耕社會中,勞動了一年的人們,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搞賞一家人。“立冬補冬,補嘴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可以見得,立冬補冬的習俗由來已久。直到今天,不同的地方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飲食來補冬。在南方,立冬這一天人們往往會吃雞鴨魚肉,比如“羊肉爐”“薑母鴨”,都是南方很有名的立冬食物。當然了,這兩樣東西補是大補,但做法之複雜,操作起來十分煩瑣。相比之下,麻油雞、四物雞之類的就來得簡單得多。
在麻油雞這道菜餚中,雞肉味甘性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是十分補人的東西。很多人生病以後,家人都會熬雞湯來給患者補身子,孕婦和產婦也會經常喝雞湯。生薑辛溫,能夠發散風寒,有助於驅除冬日裡侵入身體的寒邪。黑芝麻油是從黑芝麻中提取的,補腎的效果自然不必多說。這道立冬菜餚簡便又補人,用來補冬是再好不過了。
四物雞其實就是用赫赫有名的中藥方“四物湯”熬成的雞湯。“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藥方,又被稱為“婦科第一方”,特別適合女性服用,能夠解決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等多種問題。烏骨雞可以說是雞中珍品,養陰補虛,最補肝腎。用此藥膳進行冬補,效果極佳。在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等地,立冬這一天往往是吃餃子。為什麼立冬非要吃餃子呢?因為關於餃子來源,有“交子之時”之說。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的,舊年和新年之交的大年三十如此,秋冬季節之交的立冬也如此。老人們還把立冬吃餃子稱為“安耳朵”,說是立冬吃了餃子整個冬天不會凍壞耳朵。而這個說法,來源於一則醫療故事。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十分嚴重。名醫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許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叫弟子在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向窮人舍藥治傷。這藥叫作“祛寒嬌耳湯”,做法也並不稀奇,就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分給大家吃。果然,吃了一段時間,大家的爛耳朵都好了。
羊肉性溫,有補氣、溫腎壯陽的作用。天寒地凍之時,吃點羊肉,確實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在所有的餃子餡兒中,也只有這羊肉餃子最適合在冬天吃了。現在人們往往是把羊肉和大蔥放在一起做成羊肉大蔥餃子,大蔥利肺通陽、散寒解表,更是美味而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