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天氣永遠這麼有個性:
昨天還是藍天白雲 ,Sunny普照,20多度的溫度,一件單衣一件外套,就足以讓人體感舒適,甚至有時還有點毛毛出汗。
今天就可以跳崖式降溫,冷雨下,寒風起,陰沉沉的天空,讓人恨不能裹上大棉襖再出門,能不出門、賴在床上更好。
冬天真的來了。
一般來說,冬季有三個月之久,包括了農曆的十、十一、十二。在這三個月的冬季裡,天氣寒冷,萬物蕭條,我們應該怎樣調整生活節奏、順應冬季的規律來進行養生呢?
讓我們來看看,老祖宗的典籍《黃帝內經》是怎樣指引我們正確的冬季養生吧。
“冬三月,此謂閉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天氣寒冷,萬物潛藏。
這是因為陽氣內藏於大地的內部,陰氣存在於大地的外部,故天氣寒冷;
又由於天氣過於寒冷,世間萬物也隨陽氣而潛藏起來。
比如,花草、樹木,到了冬季都會凋謝、枯萎;
又比如,昆蟲、鳥獸,到了冬天要麼躲起來冬眠,要麼換上厚厚的皮毛、減少活動以保暖過冬。
這就是冬季之時,世間萬物隨季節變化而表現出的生機潛伏、陽氣閉藏的狀態。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冬季也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刻。
我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蓄養陰氣,以此順應季節的變化。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保護陽氣,蓄養陰氣呢?
彆著急,老祖宗的養生祕笈中已經分別從精神志意和生活起居兩方面對我們做出了指引。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水冰”,水性至動,流動的水,經過嚴寒冷凍之後可以結成冰。
“地坼”,地體至厚,時令冬季,陽氣潛伏於大地內部,從而導致天氣嚴寒,天氣過於寒冷,連大地的表面都被凍得開裂了。
由此可見,在冬季地氣固藏於地下,不會飛騰於天故,故不可煩擾以洩陽氣,即“無擾乎陽”。
對於人類而言,我們自身的陽氣也應該是閉藏於內的。
因此,不應讓煩惱的事情擾亂自己,以避免洩漏自身陽氣;或者過度勞作,耗傷內閉的陽氣。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裡講的則是,我們的精神也應該效法冬季的時令,內藏而不外露。
我們需要保持精神內藏,安靜自若,不應有過多欲望,以防止寒邪趁勢傷陽、進而擾亂內藏。
就好像是心中有了祕密,我們不要外吐於人;
又好像是得到了心愛之物,我們不要外露於人。
即所謂的人應自重於內,不可輕舉妄動。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生活起居方面,我們應該早臥晚起,目的在於以避其寒:
中醫理論中,冬季的三個月,是腎臟發揮主導作用的時期,這個時期是陽氣虛,陰氣盛的時期。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早睡來順應陽氣的虛弱,晚起來順應陰氣的旺盛。
同時,也可以儘量減少人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順勢養育冬季的閉藏之氣。
我們還要必待日光,目的在於以就其溫:
日出後,寒氣消散,溫度逐漸升高,這個時間外出活動可以避免因天氣寒冷,而損傷陽氣。
尤其是老人家、患有呼吸系統疾患的病人,最好是上午10點左右、太陽升起以後再外出活動。
“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多。”在冬季,我們應該遠離寒冷的地方,儘量待在室內溫暖的處所,目的在於養陽。
我們不可因過度勞作或運動而導致出汗,因為陽氣會隨著汗出而發洩,有損陽氣的閉藏。
同時,陽氣的發洩,也會導致人的身體反覆、多次被寒氣所逼迫和奪取,進一步損傷內閉之陽氣。
陽氣沒有洩漏被奪,即為養氣。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所有這些調適、休整,都是為了順應冬季之氣,從而達到養育冬“藏”之氣的目的。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不順應冬季的特點,偏偏就要早起晚睡,不待日光,志氣外洩,會怎樣呢?
冬季不養育陰氣氣、閉藏陽氣,首先損傷的將是腎臟。
因為腎屬於水,旺盛於冬季,沒有經過冬季的有效調養就會受損。
冬季,陽氣想要閉藏,卻不得閉藏,那麼到了春季,春季“生髮”的力量也會變小,陽氣虛弱因而成為厥症。
冬天都來了,春天還遠嗎?
在寒冷的冬季,我們養精蓄銳,通過正確的生活方式、精神調適,來保護陽氣,蓄養陰氣,目的就是為來年春季陽氣可以更好的生髮。
#冬季養生# #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