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艾灸了很久,卻沒有真正體會到艾灸的神妙之處。
"灸感由穴位向外擴散,自上而下走遍全身"。我們知道,艾灸的火力需要透過穴位,循行經絡,才能順利刺激臟腑的器官發揮功效。日常生活中在艾灸的時候,都會先給出一組需要艾灸的穴位,有時還會具體到哪個穴位灸幾壯、灸多長時間,但是很多時候都不能取得明顯的功效。
那麼,其中的原由是什麼呢?一個穴位在施灸過程中的微妙變化,關鍵在這個穴位是否能灸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什麼才叫"灸透"。
壹、是否能灸透是決定艾灸效果的重要因素。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
貳、怎麼樣才叫灸透呢?形象地說,所謂"灸透",就是在艾灸時,穴位處於"開啟"的狀態。這樣,艾火的熱力和藥性才得以通過穴位和周邊的面板滲透進身體,而不僅僅浮在面板表面。
比如說,《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中指出:"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可見,灸透有兩個重要前提:"火足"與"氣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氣到"就是氣至而有效。而在現實生活中,多數灸友在灸至面板紅暈時,便認為穴位灸透了,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因為如果經絡瘀堵嚴重的話,面板再怎麼紅暈,經絡還是不通。
穴位灸透之後,人的精氣神會有顯著改善,出現一些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大家可以參照以下四個表現,看看自己是否灸透了穴位?
1、眼潤:眼白的顏色沒有混濁、發黃,有血絲的現象,而是明亮,不幹澀,有神的感覺;
2、脣紅:嘴脣紅潤,不拔幹起皮,面板潮紅、從裡往外透出的紅、由白變紅;
3、灸感:有面部潮紅、四肢溫熱、全身溫熱舒服;
4、汗出:有微微出汗的現象,艾灸後出的"水"或者"汗"可以理解為"排溼氣",實際上就是一種排病邪"寒溼"的反應。
叄、灸透讓人"起死回生"穴位有沒有灸透,主要從穴位、面板身體有沒有發生變化來看。
穴位灸透之前,我們可以說它是"死"的,灸透之後它就"活"了,那麼活和死有什麼不一樣?
"死"的就像石頭一樣,摸上去涼的、硬的、僵的、"死"沉沉的。用火一灸,艾灸火力一點點透進去,一摸有彈性了、柔軟了、順了,這都是身體發生的變化。又比如艾灸肚子,有的人肚子剛開始是乾巴巴的,僵硬鬆弛沒有彈性,而艾灸一段時間後,氣通了,人的骨、筋、肉、血就都順了、肚子上的肉變得柔軟,仰臥躺著時肚皮都會貼著骨頭。摸上去就好像劣質品與真品,重病患者與健康人之間的差別。
此外,穴位灸透也有深淺之分,灸透的程度越大,身體的變化越深:
首先是形:形體順了,肢體恢復了正常的姿態;
其次是質:質柔了,筋肉有彈性,關節靈活;
然後是氣:施灸人能感受到身體裡面暖了熱了;
最後是神:施灸人覺得整個身心都舒服了,趨於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
冷的東西經過火一化,就像冰一樣化成了水,人體這個閉塞的東西,壅塞的東西經過火一化,一薰發,那麼這個水就溼潤,面板溼潤,肉裡藏的水就表現出來了,什麼時候你這麼一揉,從質上能感覺到變化,從形上能感覺到變化,形,就是所謂的筋骨肉,柔軟了,柔順了,不僵了,不硬了,不死了,從質上能感覺到面板之間有溼潤的黏黏的,這種感覺出來了就到位了,這個穴位就算灸透了……
肆、 穴位灸透的好處穴區灸透,是比產生灸感更高階的層次,好比習武之人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對身體大有益處。因為絕大多數人的身體,都不會是完全健康的,一定會存在這裡或者那裡的毛病。
尤其是經絡穴位,時間長了容易變得麻木,堵塞,沒有感覺,好像結了冰一樣。
穴區灸透,等於是把身體裡結的冰用灸火化開,冰化成了水,體內壅塞的雜質再經過灸火一刺激,垃圾毒素自然排出去,營養物質則流向身體各處,才能強身健體。
艾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鬆靜"的狀態。當我們在清靜狀態下的時候,人體的樞軸樞機,這個層面才能被開啟,能量才能灌注,我們所做的艾灸,才有資訊和能量的交換。安靜狀態的時候,能量和資訊才會自然流動,才不會產生那種面板上的逼壓感。長此以往,人的感知力會增強,能夠分辨療效、灸感、病氣,這樣就能夠輕鬆配穴了。
除了這個原因,穴位灸透也與個體素質有關,年齡,性別等等,有些人筋骨柔韌,氣血通透,經絡敏感,有些人滿身疾病,處處淤堵,灸透穴位花費的功夫自然不同。只要堅持下去,終能灸透穴位,收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