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如何解析高血脂

在中醫學理論中,沒有“高血脂”這一病名。然而通過觀察高血脂的臨床表現,古代醫家用“痰溼”、“血濁”、“肥胖”、“溼熱”等中醫詞彙來形容它。而在中醫臨床上,這些症狀均屬於“汙血病”(也叫脂濁症)的範疇。

中醫認為,人體血液中膏脂的形成、轉化和代謝是受到脾、胃、肝、腎、大腸等臟器影響的,這其中尤以脾、肝、腎等臟器對膏脂的形成影響最大。如脾氣不足,運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溼濁內生,轉化成痰濁阻礙經絡;肝氣鬱結、肝陽上亢,則會致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失常,溼濁化痰蘊熱,導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送,蓄積於體內而發病。

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脾胃失調、肝膽不利、腎氣虧虛,並最終誘發高血脂呢?

(1) 飲食無規律,則脾胃失調

中醫認為,脾胃是受納、運化食物的器官,並能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輸送到肺部,化成血液遍佈全身。如果飲食沒有規律,或飲酒過量,就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使食物不能消化,水溼內停,生成痰飲,再釀成“膏脂”流入血液中。

另外,再加上一些人喜食肥膩,就會導致更多的膏脂進入體內,停滯於血液中,最終形成濁脂。

(2) 情志損傷,則肝膽不利

從中醫角度看,肝主疏洩,膽附於肝,膽汁則能淨化膏脂,有助於脾胃消化這些濁物。但是如果情志損傷,引起肝氣鬱結,則會導致肝膽不利,影響肝膽疏洩,造成膏脂無法轉化、排洩,最終也會形成濁脂。

(3)年邁體衰,則腎氣虧虛

高血脂通常多發於中老年人,就是因為人到中年後,內臟器官功能逐漸開始衰退,這其中腎臟的衰退尤為明顯。中醫認為,腎臟主五液,是氣血、津液、膏脂的主宰。若腎陽虧虛,則膏脂的轉化就會減少,滯留在血液中;若腎陰不足,同樣也會導致膏脂代謝失常,流入血液中,促使濁脂形成。所以說,腎臟虧虛也是誘發高血脂的原因之一。

高血脂的易患人群

研究顯示,下列10類人是高血脂的易患人群

(1)有高血脂家族史的患者。

(2)肥胖者。

(3)中老年人

(4)35歲以上長期吃大魚大肉,高脂、高糖飲食者。

(5)絕經後女性。

(6)長期吸菸、酗酒的人。

(7)不愛運動、長期伏案工作的人。

(8)糖尿病、肥胖症、腎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患者。

(9)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者。

(10)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利尿藥、β-受體阻滯藥、抗精神病藥的人。

植物種子能降脂,早起一杯專降甘油三酯,血脂降了、血管也通了

這粒植物種子便是月見草的種子提純而來,名叫月麻亞酸。月麻亞酸是純天然營養素,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副作用。

月麻亞酸可將膽固醇乳化為極細的顆粒,這種微細的乳化膽固醇顆粒可透過血管壁被組織利用,而不會使血漿中的膽固醇增加,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內壁的沉積,從而達到調控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充足的月麻亞酸可加快人體脂肪代謝,減少內臟脂肪。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最傷肝的5種行為 排第一位的最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