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
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強調儘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病因,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①大血管併發症,如腦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變等。
②微血管併發症,如腎臟病變和眼底病變。
慢性併發症
1.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併症之一。中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於各種腎小球腎炎。由於其存在複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但積極適當的干預措施能明顯減少和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預治療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併發症分為兩類:
(1)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臨床上根據是否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為標誌,將沒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稱單純型或背景型),而將有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稱為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2)糖尿病性白內障 發生在血糖沒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為雙眼發病,發展迅速,甚至可於數天、數週或數月內發展為完全混濁。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這個多系統疾病的一個複雜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症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實際上類似的病理改變也可以發生在上肢、面部和軀幹上,不過糖尿病足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
包括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併發症,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風險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機制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糖、高收縮壓、高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齡、性別、吸菸、家族史均是其發病的危險因素。
5.糖尿病性腦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顱內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據統計,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會發生腦血管病,主要表現為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6.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型別是慢性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性多發神經病變,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診斷為糖尿病時就已經存在周圍神經病變了,遺憾的是在治療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經病變方面相當困難,所以其重點還在於預防其發生和控制發展。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1、控制飲食與熱量
食物帶給我們能量,是機體正常執行的重要基礎。但是如果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哪怕只是血糖在正常範圍內的升高,都應及時地提高警惕,在飲食結構上進行調整。
2、多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即使是患了病,也應保持適宜的運動,每天堅持半小時,對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大的好處。劇烈的運動是不提倡的,可以採取散步、打太極、八段錦、跳廣場舞等方式,最好由家人陪同,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病人,應保持心情的愉悅。
3、日常監測
從第一次發現自己血糖偏高時開始,就應多注意監測,過兩個月就去測量一下,以防血糖進一步升高而不自知。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來說,往往是需要終身服藥的,這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或是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就放鬆警惕。
4、調整心態
很多人可能平時一直都很健康,一旦查出患上了糖尿病都不太能接受,這是正常的。但逃避不是辦法,更會延誤了控制病情的有利時機,給治療增加阻力,也會給併發症提供可趁之機。糖尿病雖然到了後期會比較可怕,但只要能堅持自我監督、自我防護,帶病長壽並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