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伴隨乾燥天氣到來的,是很多人的難言之隱——便秘

雖然大家對這個詞不能再熟悉了,但下面這些真相絕對會重新整理你對便秘的認識。

尤其是第4條,一定要認真看哦~

1. 每天都要大便 1 次,否則就不正常。(錯)

真相:只有不到 50% 的人每天都排便 1 次,因此,並非每天排便才算正常。

有的人2~3天才排一次便,但都很順暢,也不算便秘。

還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總是很費力,也屬於便秘。

2. 慢性便秘是指每週排便少於 5 或 6 次。(錯)

真相:95% 的成年人排便頻率為每週 3 ~ 21 次,因此,即使每週只排便 3 次,也仍然是正常的。

一般而言,只有排便次數減少(每週少於3次)、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等症狀超過6個月,才可診斷為慢性便秘。

3. 便秘時吃瀉藥就行了。(錯)

真相:動物實驗顯示,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如酚酞、比沙可啶、番瀉葉)會導致腸神經損害,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建議短期、間斷使用刺激性瀉藥。濫用瀉藥會加重便秘。此外,孕婦應避免使用刺激性瀉藥。

4. 便秘會導致毒素在腸道中累積。(錯)

真相:沒有證據顯示便秘會造成“毒素”累積,或者便秘會導致癌症等疾病。但如果在嘗試膳食纖維、通便藥或鎂乳(瀉藥)後便秘仍未減輕,應找醫生進行深入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聲稱能“潤腸通便、排毒養顏、減肥瘦身”的腸潤茶飲和保健品,大家千萬別被它們天然無害的外表迷惑了!

這些東西之所以能促進排便,全靠裡面含有蒽醌類化合物的中藥成分,如蘆薈、大黃、番瀉葉、決明子、虎杖等(尤其是受到很多女性追捧的蘆薈膠囊)。這些都屬於刺激性瀉藥,長期服用會導致結腸黑變病,在你的腸道粘膜中產生色素沉著,出現密密麻麻的黑色“豹紋”。患者需停藥6個月以上,才能使腸道色素逐漸消失。

另一方面,由於腸道會對瀉劑產生劑量依賴性,長期服用不僅無助於便秘的改善,還會導致結腸運動功能紊亂,讓便秘更加嚴重,進入惡性迴圈。如果你到了不吃藥就一週都無法排便的地步,說明藥物依賴已經非常強了。

5. 便秘不是什麼大毛病。(錯)

真相:便秘與肛門直腸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腸脫垂等)關係密切。慢性便秘在結直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中,過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導致死亡。

6. 只要合理飲食、多運動、多喝水,就不會患慢性便秘。(錯)

真相:有時精神因素也會誘發慢性便秘。例如兒童期遭遇虐待、喪親等創傷性經歷,會導致成年後患慢性便秘。便秘者通常伴有抑鬱。此外,慢性便秘也可能是其他一些潛在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

7. 光吃水果蔬菜就不會便秘。(錯)

真相:一些女性為了減肥過度節食,甚至一日三餐只吃水果蔬菜,造成腸內容物過少,不足以刺激大腦排便中樞引起排便反射,也會造成便秘。醫典君在此提醒大家,盲目節食不可取,注重飲食均衡才能有好的面板和健康的身體哦。

8. 腸蠕動會隨著年齡而增加。(錯)

真相:實際上,腸蠕動是隨年齡而減少的。所以老年人更容易便秘。

9. 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很少。(錯)

真相:慢性便秘是一種常見病。我國約有 4% ~ 6% 的成人患有慢性便秘,並且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60 歲以上人群中,慢性便秘患病率高達 22%。

10. 便秘不需要看醫生。(錯)

真相:如果患有慢性便秘,或者排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應及時就醫。因為其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早期訊號,例如結腸癌。一些其他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腸易激綜合徵、帕金森病、糖尿病等也可能會導致便秘。因此需要及時檢查和診斷。

11. 便秘不需要做腸鏡檢查。(錯)

真相:對於年齡大於 40 歲,有報警徵象的便秘患者,應考慮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是否有器質性病變,尤其是腸癌。

報警徵象包括便血、糞隱血試驗陽性、貧血、消瘦、明顯腹痛、腹部包塊、有結直腸息肉史和結直腸腫瘤家族史。

2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專家為你解讀卵巢早衰的針灸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