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很多人一有病就急著求醫問藥,甚至輾轉多地尋訪名醫,盼望能獲得一劑什麼“秘方”,一朝解決身體所有病痛。
其實,中醫認為,心念與疾病有著直接的關係。所謂“相由心生,病從心起”,許多病的根源都在我們內心,控制自己的情緒,少動性子,才是養生的關鍵。
01 情緒是否真的能影響臟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黃帝內經》
可見每種情緒都與相關內臟的生理功能有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80%~90%疾病的發病及加重均與情志有關。
在一次義診現場,面對焦急而來的石女士(剛帶父親做完腫瘤化療),藥匣子平臺合作中醫師在瞭解患者病情後表示:“在家裡,儘量不把患者當病人來看待,這可以減輕病人的憂慮,有效增強治療信心。”
許多時候,面對患者,醫生們也反覆強調情緒管理對於患者病症緩解的重要性。
其實,很多人找醫生拿完方子後病好三分並非感覺,溝透過程中,治療已經開始了,這就是疏通情緒。
02 什麼情緒跟哪個臟腑相對呢1、喜則氣緩,喜過傷心
“心在志為喜”,喜悅的情緒會使人身心放鬆,但驚喜、狂喜、暴喜則會損傷心的正常功能。
在《嶽書轉》中,牛皋因打敗了完顏兀朮,興奮過度,大笑三聲。最後氣不得續,當即倒地身亡。
2、怒則氣上,怒過傷肝
肝在志為怒,憤怒情緒會使人體的氣上逆,並會損傷肝功能。
3、思則氣結,思過傷脾
脾在志為思,思慮過度或所思不遂的情緒,會使人體氣機鬱結,並會損傷脾的功能。
4、悲則氣消,悲過傷肺
肺在志為憂(悲),悲傷情緒易消耗人體正氣,並會損傷肺的功能。
5、恐則氣下,恐過傷腎
常常聽說因為害怕而“尿褲子”,這是因為腎在志為恐,恐懼情緒會使人體氣機下行,傷損腎功能。
03 隨和謙讓,才是養生的根本人如果特別容易動性子,在根源上說明,他身體虧虛了。這時“越動性子,身體就越虛”,越虛他就越容易動性子,一旦進入這個惡性迴圈,身體就越來越差。
上古的時候,人人修道,人人修心,那時人均能夠活一百多歲。對此,《黃帝內經》之中,也有過清晰的記載。
現在,我們這一生,活得大多很慘。許多人天天都在找人家的毛病,有事總是怪怨別人,從來不懂得怪怨自己;天天總是使勁跟別人爭鬥,不知道,好爭的人,爭來爭去一場空。
請記住,大自然的能力是巨大的。它根本不怕你有多麼的強硬,就怕你總是隨和謙讓。
凡是怨恨心重的人,人生命運絕大多數會悲慘苦痛;凡是隨和謙讓的人,人生大多會得天之道。
04 疏肝解鬱小妙招網路上有一句話:“忍一時卵巢囊腫,退一步乳腺增生,整天憋屈著真的會得病……”
這並不是開玩笑的,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夫百病者生於氣也”,愛生氣易造成肝氣鬱結,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引發惡性腫瘤。
尤其女子以肝為本,更要注重情志調攝。給大家介紹一個好方法——推肝經,可清肝瀉火、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推肝經
方法:
1.人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
2.雙手交疊,從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處;
3.反覆推動,四五十遍,以感到疼痛感為佳(若無痛感,通則不痛,說明肝經通暢);
4.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
5.可以隔著衣服推,如果是在面板上直接推的話,建議塗些潤膚油,效果更好。
注意:
1.推動方向:宜從上至下,推一次停滯1~2秒,以利於氣血流通恢復。
2.晚上11時以後最好不推肝經。按子午流注,晚上11時後肝膽經相繼處於休息狀態。
3.女性經期後段不建議推肝經。因為按中醫理論,肝主藏血,此時推肝經,易造成經期出血量增多、經期延長等反應。
其實,病由心生
有的病就是情緒導致的
即使是器質方面的疾病
心理調節也很重要
心情舒暢則氣血暢通
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