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近兩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兩大類新型抗腫瘤療法,可謂風頭正盛、後勁十足,已經多次改變臨床實踐,成為目前多癌種的主流治療方案。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好?我該選哪個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要想了解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藥物兩類藥物誰更厲害,我們首先從以下三方面對比一下。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與傳統化療相同,目的都是儘可能殺傷癌細胞。區別在於,靶向藥物是“定向爆破”,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例如某個特有的基因突變。比起化療的無差別殺傷,靶向藥物理論上只打擊癌細胞,而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顯著傷害。

目前,大部分靶向藥物的使用原則越來越清楚,打擊目標也更加精準,一般就是攜帶某種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例如有EGFR敏感突變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藥物,多數會有效。有ALK突變的肺癌,用ALK靶向藥,效果也很好。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則與以往抗腫瘤藥作用機理截然不同。它的作用物件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這類藥物自己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是啟用針對癌細胞的免疫系統,然後讓大量免疫細胞活躍起來,成為真正的抗癌武器。目前的PD1 抑制劑,PD-L1抑制劑,或CTLA4 抑制劑都是如此。

由此看來,如果說化療是無差別殺戮機器,靶向治療就是精準定向的特種部隊,而免疫藥物是給特種部隊進行動員培訓的政委。

起效速度和時長

靶向治療

由於靶向藥物針對性殺死癌細胞,因此往往起效較快。幾個星期,甚至幾天,就會發現腫瘤縮小。臨床上甚至有臥床不起的晚期患者,服藥幾天後下床走路,複查轉移灶全消的神奇效果。如果用在相應適應證患者身上,靶向治療可以說有效率高、起效快,能迅速緩解腫瘤帶來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但是,耐藥性是靶向治療一大難關,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靶向治療一段時間後幾乎無一例外會出現抗藥性,需要換藥,長期存活或治癒的患者有,但是很少。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透過啟用免疫系統,間接殺死癌細胞,因此,起效要慢得多,PD-1/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起效的時間通常在3個月左右,因此建議患者每8~10周複查一次腫瘤部位的CT或MRI,對比以往的結果判斷腫瘤大小進展情況,從而判斷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另一個問題是有效率不高,僅在10%~20%,這就意味著有些腫瘤對於免疫治療藥物一開始就沒有響應,不過雖然免疫治療起效較慢,但是一旦起效,持續時間比較長,對於部分患者,會長期受益,一小部分可以長期存活,甚至被治癒。例如,使用CTLA4 抑制劑的黑色素瘤患者,一旦活過3 年,80% 都能活過10 年,甚至臨床治癒!這是大家熱衷於免疫療法的主要原因。

長期隨訪資料顯示,免疫治療可以讓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顯著延長。2019年的ASCO官方新聞稿曾指出,在免疫療法問世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僅為5.5%。而在免疫療法的治療下,患者的總生存率可以達到18%,可所謂是歷史性的突破。

從起效速度和時長來看,兩者各有千秋。

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不過由於作用機制不同,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不良反應也很不一樣。

靶向治療

靶向藥物針對的是對癌細胞生長不可或缺的命脈。透過抑制這些命脈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藥物也會“餓死”一些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這點和化療有點相似。比如肺癌EGFR 靶向藥物,也會對錶皮細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後會有明顯的皮疹。

免疫治療

免疫藥物功能是啟用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它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細胞啟用後,除了攻擊癌細胞,也會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這會產生暫時的“自免疫疾病”,嚴重的話也是可能致命的。

目前使用的PD-1單抗、CTLA-4 單抗等免疫藥物,代表性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系統活躍導致的皮疹、腸炎、腹瀉、肝損傷等,它們的臨床特徵和化療或靶向療法的副作用截然不同,治療這類副作用需要的藥物也不同。

由此可見,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沒有絕對誰強誰弱,而是不同的藥適合不同的患者,再好的藥也不會對100% 患者有效。

對於這兩種抗癌治療,花費較高,一旦用錯藥還會耽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應。那麼,究竟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如何選擇?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如何選擇?

瞭解適應證是關鍵。

靶向治療的適應人群主要為基因檢測後有特定突變的人群,因此,靶向治療患者在進行靶向治療前需要做一下基因檢測,如肺癌患者做EGFR、ALK、ROS1等檢測,如果有基因突變,可以選擇針對性的靶向藥物。

肺癌常見檢測靶點:EGFR、ALK、ROS1、RET、MET、HER2、KRAS、BRAF、NTRK……(肺癌最多)腸癌常見檢測靶點:MSI,BRAF,KRAS,NRAS,RAS,HER2,NTRK胃癌常見檢測靶點:HER2、NTRK肝癌常見檢測靶點:無(多激酶抑制劑不需要檢測,可直接用)乳腺癌常見檢測靶點:HER2、PR/ER、BRCA1/2、NTRK卵巢癌常見檢測靶點:BRCA1/2、NTRK

靶向治療也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基因檢測,無需做基因檢測的藥物一般為抗血管生成藥物,例如貝伐珠單抗、安羅替尼等。

對於免疫治療來說,雖然免疫治療沒有靶向治療那麼精準打擊,但是也不是誰都能用的。從目前來看,對於免疫治療有效的人群,如下的特點:

PD-L1表達高,PD-L1表達>1%即可用,這種情況一般是聯合化療藥使用;PD-L1表達>50%療效更好,單獨用藥即可,也可以承受最小的副作用;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高,治療效果更好好,但是不同的癌種TMB的分界值不同,要按照基因檢測報告執行;(62%的高度TMB患者在免疫治療一年後仍存活,而在低TMB患者中此存活率只有20%。)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即MSI-H,免疫治療效果較好,適用於所有實體瘤的後線治療;腫瘤組織中有大量免疫細胞浸潤,也就是所謂的TIL高;患者腫瘤體積較小、年齡較輕、身體一般情況較好等。

因此,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一定要根據病情需要進行選擇,在如今多種治療手段的配合下,惡性腫瘤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可控、可治療、可期待的疾病。相信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新方法問世並進一步增加抗癌的效率,透過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大家也會越來越有信心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本文綜合整理自菠蘿因子、肺常好關愛專案、環宇達康等

5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腫瘤患者如何走出術後復發“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