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想不到的事情。在精神疾病中也有著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看起來不太像病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奇怪’的精神疾病。
一. 賭博成癮障礙通常我們所說的賭博是以贏錢為目的,參與由機會決定其結局的遊戲或者類似遊戲的活動。這裡既有國內法律中具有違法性質的賭錢之類的活動,也有如購買彩票、股票等合法的行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當我們投資失敗或者沒能掙到錢時,就會及時止損了停止賭博的行為了。但對於具有病理性賭博的“濫賭鬼”來說,想要這做到能夠控制自己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是為什麼這是疾病的原因。
賭博成癮障礙的病人與一般的賭徒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普通的賭徒來講,他們只是將賭博當成一種掙錢的手段或者消遣的樂子。他們不會因此而迷失心智,他們有著正常的生活模式、工作能力、人際交往等。除了賭博,他們還可以在其他方式上得到滿足。而賭博成癮障礙則是典型的衝動能力控制缺陷問題,這類病人經常沉湎於賭博中,他們雖然也想靠賭博賺大錢,但其實真正喜歡的是賭博所帶來的興奮與刺激。對於他們來講賭博就是一切,為了賭博可以放棄一切,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如果不去賭博,他們是無法忍受的,這會令他們坐立不安,甚至情緒失控。
賭博成癮障礙的病理研究上顯示這類病人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神經認知角度來看,這個疾病不僅與衝動控制障礙息息相關,還與強迫障礙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在神經生化上的研究則為治療這個疾病提供了藥物治療的理論假說基礎,但目前對於賭博成癮障礙的瞭解仍處於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未能被解釋澄清。
二. 網路依賴障礙現如今網路已經遍及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角落,人們已經逐漸離不開網路了。而這也形成了一些問題,比如我們常說的“網癮”。網癮被定義為病理性網路使用,這是指由於過度使用網路而導致人們出現明顯的社會功能障礙,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它的行為表現類似於傳統的毒品成癮和物質濫用,因此被稱之為“網路依賴”。
實際上,對於網癮的本質是什麼依然存在爭論。一些學者認為它其實是一種心理依賴。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網癮與藥物或物質成癮具有類似的發病機理,因此本質上也是一種成癮行為。但無論與否,大家都一至認可網路依賴是一種精神疾病或障礙。
雖然現在對網路依賴障礙的研究還不夠完善,但有一些共性的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這個疾病。
1. 過度使用 通常表現為在使用網路時會忘記時間或忽略其他事情,致使上網時間長度超過預期。
2. 戒斷反應 表現為當無法應用網路時出現易怒、緊張或抑鬱等不良情緒或行為的特徵
3. 耐受性增加 表現為不斷追求更長的網路應用時間,更換更好的電腦裝置,安裝更好地軟體等
4. 負性後果 通常表現為好爭論、說謊、成績下降、社會退縮以及易疲勞等不良後果。
三. 性成癮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美國的高爾夫球明星,人稱“老虎伍茲”的泰格伍茲。這位仁兄的職業生涯非常輝煌,但個人作風問題就有些一言難盡了。如果你開啟搜尋,就會發現與他相關的關鍵詞中有一個叫做性成癮的詞語。
泰格伍茲
關於性成癮,從精神科的官方角度上看並不存在。但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以往的版本中有一些診斷和標準與性成癮障礙較為相似。對於性成癮目前有三個主要觀點:第一種認為性成癮障礙屬於成癮,第二種觀點認為這其實是強迫行為的一種,即強迫性性行為。第三種觀點是認為性成癮障礙如同賭博成癮障礙一樣,都是衝動控制障礙的一種。
不過無論如何去界定性成癮,因為缺乏有效的實證和臨床研究,目前我們還不能在診斷的角度把它看作是一種疾病或是障礙。原則上以心理問題來處理,對於性成癮問題,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和了解。
四. 購物成癮障礙說到這個疾病,恐怕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購物狂”。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什麼都想買,買了又後悔。很多人都稱自己是購物狂,但請放心要想成為一個標準的購物狂,你必須要符合以下幾點:
1. 陶醉 當你購買東西的時候, 一定要有一種充滿快感和激情的過程,你會感受到積極情緒,這種情緒類似於醉酒以及吸毒以後所帶來的愉悅快感。
2. 渴望 你經常會逐漸感到緊張或不可控制的需求感,這種感覺只能透過購物來緩解,而且過後會有十分強烈的負罪感來替代購物時所帶來的陶醉感。
3. 失控 在購物時迷失心智,不管不顧的去買東西,無論是否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範圍,還是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購買。也很少會透過比如退貨、折賣或有計劃的購物等方式來控制、抵消購物行為,而且還會因為花費太多而感到生氣、懊悔,甚至出現其他嚴重的情緒。
4. 戒斷 認為錯過了重要的購買機會,而很後悔沒有買到,並因此產生焦慮和緊張,類似於吸毒的戒斷症狀。
電影中購物狂的形象
從上面可以看出,購物狂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剁手黨”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大部分購物狂經常是低自尊、感受到明顯的痛苦,也因此常常會伴有其他疾病,比如焦慮症、強迫症、貪食症等疾病。
上述介紹的幾種疾病或問題,在目前被認為屬於非物質成癮障礙。它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患者深知此類行為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但依然執意堅持;這些問題行為具有反覆出現、具有或類似強迫性質;都會對軀體、心理健康和社會安寧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我們多加了解,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是靠道德規範就能解決的,有時候執念也許也是一種病!
參考資料:
1.陸林(主編) 沈漁邨精神病學第六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年5月第6版
2.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M].-5版(DSM-5).(美)張道龍.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
#健康科普排位賽##謠零零計劃##健康真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