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徵是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常反覆發作,病情多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飲食失調、氣候變化等情況下發作。
常伴左下腹脹痛、隱痛或痙攣痛,多在排便後減輕,呈疼痛-排便-緩解的規律;經常便祕或腹瀉,或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但無膿血便;可伴腹脹、納呆、嘔惡、心煩、焦慮、失眠等消化不良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體檢多無陽性體徵,或僅有左下腹輕度壓痛,也可捫及鼓起的腸管。
本病一般臨床分為腹瀉型、便祕型和混合型(即腹瀉與便祕交替型)三型,但也有觀點認為應在上述三型基礎上增加腹痛型。本病屬中醫“腸鬱”、“洩瀉”、“腹痛”、“便祕”等範疇。
腸易激綜合徵辨證分為肝鬱脾虛、寒熱錯雜、脾胃虛弱、脾腎陽虛、陰虛腸燥、腸道瘀滯等六型施治。
肝鬱脾虛型:
症見輕度抑鬱,腹痛腹瀉,腸鳴,瀉後痛減,胸悶脘痞,心煩易怒,噯氣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細弦。
治宜疏肝健脾止瀉。
寒熱錯雜型:
症見腹痛,腸鳴,腹瀉,大便不爽,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煩悶納呆,脘腹喜暖,舌淡紅,苔黃或白膩,脈弦。
治宜平調寒熱,除溼止瀉。
脾胃虛弱型:
症見大便稀溏、水谷不化、脘腹悶痛、腸鳴腹瀉、納呆脘痞、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治宜健脾益氣,滲溼止瀉。
脾腎陽虛型:
症見久瀉不愈,腹痛隱隱,腸鳴腹脹,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弱。
治宜溫補脾腎,固腸止瀉。
陰虛腸燥型:
症見大便數日一行,硬結難以排解,左少腹可捫及觸痛明顯的條索狀包塊,伴五心煩熱,口苦咽乾,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宜增水行舟,潤腸通便。
腸道瘀滯型:
證見大便溏薄或便祕,左少腹疼痛難解,並可捫及觸痛明顯的條索狀包塊,伴腹脹噯氣,食少納呆,舌暗紅或黯淡,或有瘀點瘀斑,黃苔或白膩苔,脈弦澀或細澀。
治宜和中緩急,活血化瘀。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
1 #
-
2 #
不腹瀉不便祕,只躺下感覺隱痛〈腸鏡沒問題)
我是脾胃虛弱症,怕冷。天一冷,手腳冰涼,大便溏稀。請問如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