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90後
已經開啟了養生模式
早睡早起不熬夜、保溫杯裡泡枸杞
但枸杞對我們的身體健康
真的有保健作用嗎
近幾年來,個頭不大的枸杞一躍成為“網紅”,具有明目、保肝、降血糖等一系列功效,但是也有不少人心存疑惑:枸杞的作用是不是被誇大了?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枸杞怎麼就成為“網紅”了?
關於枸杞的功效都是真的嗎?
枸杞怎麼吃才好?
枸杞
如今枸杞泡水已經成為日常,還有很多小夥伴已經把枸杞應用到了各類美食當中,就連外國人也被它征服。
圖源生命時報
嚴格來講,我們生活中經常食用的其實並不是枸杞,而是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枸杞子,又名杞子、茨果子、明目子等。
食用枸杞子對人體益處較多,可以滋補腎精,中醫認為,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精足了最先受益的就是肝臟,肝開竅於目,所以多吃枸杞子可明目。
據現代科技手段測試分析,枸杞子中含有的枸杞多糖及枸杞籽油對提高機體抵抗疲勞能力有著顯著作用,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也在人體內與酶、激素及維生素等共同保持生命的代謝過程和機體的免疫能力。
枸杞子的營養成分,圖源公共衛生科學資料中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肖韋華表示,枸杞可分為三部分來飲用:
▲枸杞葉:可用來泡“枸杞茶”飲用,枸杞葉含有甜菜鹼、芸香甙、維生素C、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長期飲用能提高人體抗疲勞能力,達到強身健體之效。
▲紅色果實枸杞子:味道甘甜,可直接食用,也可用開水泡飲,或入湯、羹、糕點食用,因其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亞油酸、維生素C、甜菜鹼、鈣、磷、鐵等成分,長期食用有補腎、潤肺、生精、益氣、補虛、明目等功效。
▲枸杞根:又稱為地骨皮,一般當作藥材使用,與枸杞子相反,地骨皮味苦,有清肺熱、退虛熱、降血壓等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口渴、虛熱、盜汗等症狀。
圖源網路
關於枸杞子的功效
1、枸杞子泡水可以降低血糖?
枸杞子中含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成分,叫做枸杞多糖(LBP),是由許多糖類與蛋白質組成的複雜化合物。細胞和動物層面的多項研究顯示,它可以抗氧化、緩解疲勞、降低血脂等等。
但是想靠枸杞子泡水達到這些功效有一定難度。東南大學進行了一項小規模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服用300mg枸杞多糖,可以降低空腹血糖。
有學者專門研究過枸杞多糖的析出問題,將5g枸杞子放入150ml、90℃的熱水裡,30分鐘後,水中的枸杞多糖不超過30mg/100ml。
不同沖泡次數和溫度下,溶液中的對枸杞多糖含量,圖源 《枸杞烘乾技術及其沖泡液抗氫化和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
照此推測,要想每天通過沖泡攝入300mg枸杞多糖,起碼得用50g枸杞子。
根據201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50g枸杞子少則200多粒、多則近千粒,日常飲水沖泡很難達到這麼多的數量。
枸杞的等級,圖源 《GBT 18672-2014 枸杞》
2、枸杞子泡水可以明目?
枸杞子中有兩種成分與視力有關,維生素A和葉黃素。
如果把眼睛比作一臺相機,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相當於膠捲,而維生素A是膠捲上那一層感光材料。
沒有維生素A,視杆細胞沒有辦法在黑暗環境下感光,我們就會在夜色降臨時視力下降。
我們的視網膜上含有葉黃素,因為這一部位顏色泛黃,所以臨床上稱之為黃斑,其中央藏著對光線最為敏感的區域,稱之為黃斑中心凹。隨著年齡的增長,黃斑有可能發生老化、病變進而影響視力。
而適當補充葉黃素,也許能緩解甚至預防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臨床研究證實了這一點:每天補充6~12mg葉黃素有可能降低AMD的風險。
但維生素A和葉黃素都是脂溶性的,不溶於水。
也就是說,這兩種物質只存在於枸杞子中,喝下去的枸杞水幾乎不含維生素A和葉黃素。
所以,如果存在維生素A、葉黃素不足,吃點枸杞子會有幫助,但枸杞子泡水作用甚微。
枸杞子怎麼吃
枸杞子雖好,但只有吃對了,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其健康功效,食用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泡水時加片維生素C
枸杞子最方便、簡單的吃法就是泡水喝。熱水泡枸杞子不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泡開,還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但缺點是很容易使枸杞子變色。
枸杞子的顏色是由天然色素形成的,變色也就意味著色素成分被破壞、營養價值降低,枸杞子的色素在鹼性環境或者受到氧化都會被破壞。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水裡放一片維生素C,既可以調節酸度還能防止氧化。
2、 泡完水、煮完湯的枸杞子要嚼爛吃掉
很多人喜歡用枸杞子泡水、煲湯或煮粥,然後只喝水喝湯,卻把枸杞子倒掉了。
枸杞子中很多健康成分並不溶於水,光是泡水或煲湯不能完全釋放。因此要發揮枸杞子的健康功效,要連枸杞果一起嚼爛吃掉。
3、不宜多吃
枸杞子本身具有溫熱身體的效果,別適合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眼疲勞等人群食用。
但陰虛體質的人要注意枸杞子的用量,食用過多可能造成上火,另外感冒發燒、發炎、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對健康的人來講,枸杞子也不宜多吃,建議每天吃10-20克。
[1].https://mp.weixin.qq.com/s/Q5JcB72kgcq855RkhE3v9w
[2].https://mp.weixin.qq.com/s/BaCaHLNNmimKp6Lm4R8TyQ
[3].http://www.jksb.com.cn/html/life/chinesemedicine/2016/0831/102428.html
[4].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6698237682345697280
| 稽核:科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