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意識到自己開始脫髮時,
第一步會幹什麼?
對,就是喝芝麻糊——補腎是吧?
喝了一陣子,發現完全沒用啊?
開始炮轟食療作用、暗自神傷掉落的頭髮。
要知道,不是所有脫髮都能透過“補腎”來搞定的。
比如,有一種“痰濁上泛”的脫髮,
頭髮細軟、出油又多……
在年輕人、中年人中越來越普遍,
這種“脫髮”一補腎反而堵得更厲害,
越堵越掉……
我們選取了國醫大師禤國維、中醫大家嶽美中先生,餘浩老師總結的:脫髮的中醫辨症經驗,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
脫髮≠要補腎!
痰濁上泛,一補堵得更厲害。
餘浩
湖北任之堂堂主,字任之,自幼隨祖輩學醫
著有《醫間道》《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萬病從根治》等
本醫案選自《萬病之源——任之堂解說不可不知的養生誤區》
有個病人三十來歲就開始脫髮,整個天庭油光油光的。他問老師,有沒有好的補腎的藥?
老師問他,你為什麼要吃補腎的藥呢?
他說,我也看了些中醫書,上面說,腎其華在發,腎精虧虛才會脫髮。
老師說,那只是一個原因,不符合你的情況。你腸道有溼熱,肝氣鬱滯,思慮過度,肺氣不降。
按西醫說你這是脂溢性脫髮,中醫說是肝鬱化火,木熱則流脂,你這身體還不適合吃補腎的藥。
他問,那吃什麼藥呢?
老師說,吃疏肝解鬱、降肺氣的藥。於是給他開溫膽湯合逍遙散,沒有用一味補腎的藥。吃了一段時間,脫髮就改善了,頭部也不怎麼流油了。
老師說,頭部油脂多,那髮根就不牢固。就好像田地裡水很多一樣,植物都爛根了,那些菜一拔就出來,所以我們要用降膽胃疏肝的藥,把這些油脂導歸大小腸,上面不油了,發就不掉了。
原來脫髮也要分虛證跟實證。虛證常常虛在肝腎。
而實證常常是膽肺胃不降,痰濁上泛,這時反而不能隨便用補,一補堵得更厲害。把膽胃一降,痰濁下引,發就不脫了。
溼熱引起的脂溢性脫髮,
要讓已有的痰溼排走,清淡飲食
▼
這脫髮也可以取象,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的脫髮,經常呈現乾枯焦黃狀,就好像久旱不得雨的莊稼。
痰溼不降、溼熱燻蒸引起的脂溢性脫髮,就好像沼澤地裡難以長草木一樣。
對於肝腎虧虛也不一定一味地補肝腎就有效,保持身體的精血要懂得開源節流,源頭補進來,還要看它流走多少。
如果你花費遠遠大於收入,那麼你收入再多也攢不了錢。
好比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房勞過度,暗耗精血。這樣補進來的都不夠用,臟腑本身氣血都吃不飽,那頭髮怎麼能長得好呢?
對於痰溼內盛的脂溢性脫髮,也要再問深層次的原因。
用藥只能降膽胃,化痰溼,讓已生的痰溼排走。但痰溼還有它的根源,根源就在飲食。
凡痰溼體質的人都要清淡飲食,不然只知道把髒東西清出去,卻想不到隨後它又生出來,這樣就沒完沒了。
好比建築工地,你天天打掃衛生,它天天都是那麼多灰塵,除非樓房真正完全蓋好後,綠化起來,灰塵就少了。
人也是這樣,最好少吃黏膩之物,比如雞蛋、糯米、肥肉、魚等,身體就少生痰溼,少生痰溼就會少打呼嚕,面目少油垢,頭上少脫髮。
年輕人脂溢性脫髮最常見
禤國維
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脫髮病、痤瘡、蕁麻疹、紅斑狼瘡
臨床上最常見的脫髮是斑禿和脂溢性脫髮。斑禿患者各個年齡段都有,而脂溢性脫髮的患者以年輕人居多。
近年來尤其是二三十歲的人脫髮越來越常見,患者最年輕的甚至不到20歲。
20多歲的患者脫髮程度或有所不同,有些人頭髮由厚變薄、由密變稀,有些人已經明顯出現區域性脫髮。
男性最常見的脫髮部位是額頭兩側和頭頂,前額髮際線上推呈V形或頭頂有地中海形“空地”。
成年女性尤其是在生育後,除了上述兩種外,頭髮整體數量減少,顯得稀疏。
脫髮、掉髮者不宜吃太甜、太肥膩
▼
脂溢性脫髮,清代才出現病名,認為是“發蛀脫髮”、“蛀發蘚”。但脾胃溼熱、溼熱上蒸才是脂溢性脫髮的主要原因。
肝腎不足型約佔脂溢性脫髮的20%,在年輕人、體弱者或者腦力勞動者中多見,男女不限。
表現為脫髮處頭皮光滑、有少數稀疏細軟短髮,人則常容易眩暈失眠、記憶力差、夜尿多。
而溼熱燻蒸佔病患的60%~70%,尤其是廣東地區。患者平日吃的肥甘厚味比較多,頭髮油膩,頭油多,頭皮潮紅,頭屑多,易瘙癢,人易煩躁。
血熱風燥型患者則表現為頭髮乾枯、略有焦黃、均勻脫落、有頭皮屑、口乾舌燥、尿黃。
脫髮應對症治療,例如肝腎不足者需補益肝腎,溼熱燻蒸者需清熱、祛溼、健脾,血熱風燥者則需涼血清熱、祛風潤燥。
在治療的時機上,切莫等到毛囊萎縮、大片“空地”形成後再來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頭髮軟、黃而稀疏者,這種髮質很大程度上與遺傳有關,如果注意調理,未必會脫髮。
但如果頭髮原本粗、黑、硬,突然出現髮質改變,則需要預防脫髮。
如果以前頭髮多,特別是女性,在25歲左右頭髮開始稀疏,就要特別注意了。
女性生孩子時也應留意頭髮的變化,如果掉得多,生完小孩就應該到醫院治療。
許多脫髮患者往往會吃核桃、芝麻、花旗參等滋陰補腎的補品。輕補可以,但不適合吃太甜、太肥膩等難消化的食物,尤其不宜補高麗參。
多做頭皮按摩防治脫髮
▼
健康的頭髮不會因洗頭而脫落,脫髮患者不要逃避洗頭。
洗頭宜用含礦物質較少、對毛髮無刺激的軟水,水溫以接近體溫(35℃~40℃)較適當,一般每週洗頭一兩次為宜。
油性毛髮宜選用去脂的茶籽洗髮液;
枯燥易脆斷的毛髮不要用強鹼性洗髮液,可選用中性洗髮液;
儘量避免染髮、燙髮、拉發。
【做法】
兩手五指分開,用10個指頭先由前額向後腦稍加用力梳理數次;
再從頭頂正中往兩側鬢角向後腦部梳理,使頭皮血液流通;
食指或拇指點按太陽穴、風池穴、風府穴、百會穴,再用雙手指腹輕輕叩打頭部面板。
治療發禿,只需一味藥
嶽美中
中醫學家
代表作品《實驗藥物學筆記》《鋤雲醫話》《鋤雲雜俎》
嶽美中先生曾經有這麼一個治療脫髮的醫案:
“徐某,男,21歲。患者系發禿症,頭頂上如胡桃大圓圈,連結成片,漸成光禿。見者多說此症難愈,心情懊惱,憂鬱得很。切其脈濡,舌稍白,無其他痛苦。
為處一味茯苓飲,茯苓500~1000克,為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沖服,一日兩次,要堅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以髮根生出為度。約服兩月餘,來複診,發已叢生,基本痊癒。
憶及其父10歲時,亦患發禿,脫去三五片,當時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飲,3月後發生。”
嶽美中老先生說:“發禿的形成,多因水氣上泛巔頂,侵蝕髮根,使髮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滲水溼,而導飲下降,溼去則發生。”
脂溢性脫髮,說白了就是體內的溼氣受熱上升,混合油脂分泌影響堵塞腐蝕毛囊部位,影響頭髮生長,甚至還會造成頭髮脫落等。
這種水溼上泛的脫髮,
用單味茯苓就可以直中病機
▼
嶽美中先生的經驗方,是直接用茯苓祛溼。
用法:茯苓50-100克,研成細末,每次服用6g,溫水送服,一天2次。要堅持服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以髮根生出為度。
茯苓的性子很平和,祛溼又不傷自身的陽氣。
它可以把體內多餘的、不需要的、亂竄之水吸走,不管這水溼是藏在腋下,額頭還是胸背,茯苓都能把它們搜刮出來,然後透過下焦以小便的形式利出去。
把身體的溼熱之氣驅除了,頭頂的土壤養好自然就能生髮了。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效的。只適合舌頭胖大,舌苔厚膩,舌頭邊上有明顯的齒痕,體內溼重的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