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老張今年 50歲, 自去年以來,經常出現上腹隱痛、腹脹、噯氣、反酸等症狀,到醫院做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看到檢驗報告時, 老張愁眉不展、憂心忡忡,因為他聽人說慢性萎縮性胃炎早晚會轉成胃癌。

像老張這樣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不在少數,由於他們對病情缺乏瞭解和認識,心理上常出現一些過度的猜疑和恐懼,致使影響生活質量。那麼,這種擔心有道理嗎?萎縮性胃炎與胃癌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看懂“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有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病理檢查報告中會寫著: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腸化)或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那麼,什麼是“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呢?

萎縮性胃炎是疾病名稱,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病理診斷名詞,它們都與胃的黏膜有關,以胃鏡下直視聯合病理活檢的方式診斷,或許會有一些症狀,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

胃癌以腫瘤起源分為腸型、瀰漫型、混合型三種類型,而絕大多數胃癌都屬於腸型。正常胃黏膜→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被認為是經典的胃癌發生過程。

所謂腸上皮化生,通俗地說,就是結腸或小腸的上皮細胞搬家到胃裡去“居住”。胃的腸上皮化生越多,胃炎的萎縮程度也就越重。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可分為小腸型或結腸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4種類型,其中只有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關係較密切,而完全性小腸型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無明顯關係。

不典型增生又是什麼呢?增生本是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現象,透過增生可使新生細胞代替衰老細胞,從而不間斷地完成胃的生理功能。如果細胞出現異乎尋常的增生,則為不典型增生, 也叫非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的形態學表現,但必須指出,並非所有癌前病變都必然轉變為癌,也不是所有的癌都可見到明確的癌前病變階段。

萎縮性胃炎癌變率很低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慢性萎縮胃炎與胃癌的關係作了大量研究,發現胃癌高發地區的人群中,萎縮性胃炎發病率高;胃癌周圍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僅此而已,並沒有得出慢性萎縮性胃炎必然會發展成胃癌的結論。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否癌變, 應根據病變的萎縮程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不少患者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後,因擔心癌變而思想負擔沉重,整日憂心忡忡,這完全沒有必要。胃癌的癌前疾病畢竟不等同於胃癌,這是兩種不同的病理過程。大部分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經過合理、系統的治療可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維持現狀,只有很少一部分重度萎縮性胃炎,在經過較長時間後可以發生癌變,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且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約為1%)。只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目前醫界學者關於萎縮性胃炎與癌變的共識是:

l 慢性萎縮性胃炎雖可癌變,但癌變率很低,不能籠統地說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是胃癌前兆和序幕,兩者不能畫等號。

l 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者要重視,要定期隨防。

l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複查胃鏡。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無顯著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3年複查1次;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可考慮將區域性病變組織手術切除,以絕後患。

萎縮性胃炎需警惕和重視

儘管癌前疾病轉變為胃癌的機率並不高, 但也必須對其嚴加防範。就慢性萎縮性胃炎來說,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兩種胃黏膜病變是有可能發展演變成胃癌,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和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為了儘量避免發生癌變,且此型胃炎症狀多嚴重,故積極防治還是十分必要和應該的。此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l 飲食得當。暴飲暴食、飲食過冷或過燙,喝咖啡、濃茶等可破壞胃分泌的節律性,引發萎縮性胃炎。食物不新鮮、質硬、不易消化以及不規則進食,都可對胃粘膜產生物理性和化學性損害。高脂、高糖、高鹽、高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均會增加胃的負擔。

l 抗菌和保護胃黏膜治療。幽門螺桿菌是當今公認的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故應首先進行抗菌和保護胃黏膜治療。抗菌可選用氟氯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等;保護胃黏膜可用膠體果膠鉍、猴頭菇片等。

l 防止傳染。在胃炎患者中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達50%以上,並且可傳染。

l 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

l 中醫中藥治療。中醫將本病分為肝胃不和型和胃陰不足型,前者用胃益方劑,後者用胃安方劑。另有人將黨參、黃連等24種中藥,製成“胃細胞逆轉丸”,治療萎縮性胃炎,患者可以對症選用。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資訊,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運營者:毛瀠悅

8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控制高血壓,從守住“清晨關”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