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補藥?宏觀的說是具有增強某一臟器功能的藥即是補藥。可世上並沒有真正的“補藥”。人體五臟生理功能受宇宙大自然磁場的影響。《黃帝內經》:“中央黃色,入通於脾,......上為鎮星”;“北方黑色,入通於腎,......上為辰星。”不同星象位置影響人體五臟功能的盛衰,體內氣機執行受二十四節氣月令變化影響很大,中藥的作用只是驅除病邪,調理氣機升降浮沉而已。
先說說傳統中醫理論的補,真正的補藥是順從臟腑功能之性的藥,簡單的說就是某一臟腑的補藥。中醫理論認為太陰之脾喜溫、主運化,陽明之胃與大腸喜涼、主降。即使脾胃都是五行屬土但脾歸為鎮星管轄、胃五行屬土但行金之性故歸為太白星管轄。如果大便稀溏,寒溼內蘊,大棗補脾但棗肉粘滯助溼此時也是無用。首先把寒溼之邪化掉,脾臟自然強健。此刻乾薑是最好的補脾藥,但是透過化寒溼而暖補脾臟的。如果大便乾燥、口乾而渴的內熱便秘,吃海參、大蝦或如毒藥而不是補的效果。陽明胃與大腸以降為用、順其胃降即是補,每天吃三個蘋果把影響胃與大腸的熱邪拿掉,使胃功能迴歸胃降本性,蘋果即是最好的補胃藥。恩師跟我講過一個醫案,是中南海保健醫章次公老給河北省長會診,症狀是脾虛引起的四肢乏力、胃脹納呆不喜吃飯。之前有一位名老中醫處方四君子湯加姜棗,吃了一週不見效果。章老看看前醫處方說:“藥方對證不用另外處方。把人參打粉沖服,餘藥煎好把原先一大碗200毫升藥液濃縮至50毫升後再服用。”遵章老醫囑精工細作,省長病人三日後胃口大開,食量增加不覺胃脹,精力充沛判若兩人。問章老:為什麼一樣的方子、你用這麼靈而之前服用絲毫無效?章老說:您的脾胃功能很弱。每次喝一大碗湯藥脾胃負擔會更重,湯藥濃縮服用減少脾胃運化負擔而且更容易吸收。省長病人聽後面帶喜悅的說中醫理論真是博大精深!有些臨床醫案書不盡言,只能師徒模式口耳相傳。四君子湯是很好的補藥,也很對證,但是用法不同差之千里,所以非專業人士請慎用補藥。
以前有一位機關工作的朋友天天有酒局,他問:“吃什麼保肝?”我說:你不損害肝即是最好的保肝。寫到這裡可以回想有多少癌症病人是吃藥吃死的?《黃帝內經》臟器法時論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蓄為益,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什麼是毒藥?這個毒藥的定義是指過於偏寒、偏熱的中藥。你喝一肚子豆漿,這時你喝一口滷水,滷水對你都不是毒藥。滷水的偏性與豆漿的偏性互補而不偏,所以中醫界有人參殺人無罪,大黃活人無功的說法。什麼叫氣味和而服之?谷、菜、果、肉適合你身體證候的然後再吃才能補益你的精氣。什麼叫證候?證候理解為型別。不要今天吃龜湯、明天吃海參。龜以及有些動物肉不是人類能吃的,痛風病人無不與海產品有關。經常有病人問:“吃六味地黃丸補腎陰、吃金貴腎氣丸補腎陽對否?”如果補腎治虛這麼簡單,還用研究東漢醫聖人張仲景的六經辨證理論體系?一個月文字中醫即能學成,但除了紙上、口上談兵,無任何臨床意義。近代已故名中醫上海姜春華老說過:“談理條條是道,用藥絲絲入扣,就是療效有些不夠。”道出了中醫臨床醫生的苦衷。
古代的皇帝什麼吃不到,保健品原料皇帝能天天吃到,但為什麼古代皇帝長壽的少?除了清朝乾隆皇帝活了89歲外,其餘多為短命。乾隆皇帝不偏執於嘴上的養生,是整體大方向的調理自己身體。深山裡的農民長壽的更多見,他能吃到什麼“補品”?更多是健康長壽。都市裡的人即使長壽多為帶病長壽,年紀不到40歲有很多人即心臟支架了,有的還得下個起搏器,真是半人半機器了。
辛卯年初稿 己亥年修訂 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