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了,保持健康的養生方法,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改善了亞健康的狀態,那我們來了解一下生活中的養生小常識吧。
生活中的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鍛鍊最佳時間
長期以來,許多中老人年以來一大早起來鍛鍊最好,其實是不科學的。
因為在太陽未出來之前,植物吸進氧氣,撥出二氧化碳,空氣一點也不新鮮,反倒汙濁;此外,秋、冬、春三季,早晨6點左右空氣汙染最不易擴散,是汙染的高峰期。
那麼,什麼時間鍛鍊最好呢?每日下午後半段和接近黃昏的時間最好。每日下午4時到晚9時對身體對外界環境相適應的“應激反應”能力達到最高水平,神經的靈活也最好。
當然選擇最佳時間還需要注意最佳的條件與環境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諸如飢餓和飯後不宜做劇烈運動;睡前也不宜做劇烈運動。
2、睡眠的最佳時間
最佳睡覺時間應該是亥時(21-23點)至寅時(3-5點)末,也就是在晚上21點睡下,早晨5點起床。亥時三焦經旺,三焦通百脈,此時進入睡眠狀態,百脈可修養生息,可使人一生身無大疾。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亥時睡,寅時起。可惜現代人很少能夠做到,所以大街上臉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女性若想長久保持睡顏姣好,就應早睡早起。
3、曬太陽的黃金時間
一天中,有兩段時間最適合曬太陽。第一段是上午6時到10時,此時紅外線占上峰,紫外線偏低,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起到活化瘀的作用。第二段是下午4-5時,此時正值紫外線中的a光束佔上風,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有利於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不論是哪個季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尤其是中午12時至下午4時之間,最忌長時間曬太陽,因為此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是r光束和B光束佔上風,它會對面板造成傷害。此外,從度量概念上講,每天堅持曬太陽不少於30-60分鐘,即可平衡陰陽。
4、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
每次吃飯前一個小時可以適當的吃水果,能夠保持身材的苗條。要保持健康的體重,不能讓身體過度的肥胖,不能吃油膩的食物,飲食要做到清淡為主,多參加體育鍛煉,每天要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有氧運動。
5、喝飲料的最佳溫度
在喝蜂蜜水、熱牛奶、咖啡、茶葉時儘量讓水溫控制在62℃左右,在水燒開的時間不能過長,因為開水會產生一定的三氯甲烷,容易致癌。
6、最佳的環境溫度
室溫對人體的生理平衡有重要影響。室溫過高,人會因散熱不良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擴張,脈搏加快,情緒煩躁,出汗,血容量減少,甚至發生迴圈障礙;室溫過低,血液會從面板流向內臟,周身寒戰,以及必須用力收縮才能保持身體溫暖,增加心臟負擔,對老年人尤為不利。因此,老年人的居室要特別注意室溫恆定,避免忽高忽低。在溼度、氣流都正常的情況下,夏季居室的適宜溼度在21℃-32℃之間,以24℃-26℃為最理想的溫度。冬季適宜室溫為16℃-20℃,以16℃-℃為最理想的溫度。
7、開窗通風的時間
開窗通風可以使人獲得較多的“空氣維生素”,也就是bai負離子,能增加人體抵抗力,預防疾病。寒冷的冬季每天開窗通風,最好早、中、晚各1次,每次15~20分鐘。城市大氣環境中晝夜有兩個汙染高峰和兩個相對清潔的低谷。兩個汙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後和傍晚,因此,開窗時間段以上午9點~11點或下午2點~4點為佳。
一定要有良好的養生小常識,不能讓身體過度的肥胖,適當的曬太陽,多參加體育鍛煉,注意營養上的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能有太大的心理壓力,時刻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