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裡

尼古拉斯·趙四說起話來

嘴角總是一抽一抽的

但在神經外科醫生看來

“四哥”的面肌痙攣情況可不輕

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有很多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複雜性面肌痙攣

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癒

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就在總部一期透過升級版的微血管減壓術——

椎動脈懸吊術治療面肌痙攣患者

安徽大伯眼皮跳,越跳越嚴重 ·

63歲的金大伯(化名)是安徽人,在老家務農,沒怎麼出過遠門,最近一次出省就是到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治療面肌痙攣,他也成為總部一期首位接受椎動脈懸吊術的面肌痙攣患者。

“現在看東西正常了,笑起來也更加沒問題了。”聯絡上金大伯的時候他正在女兒家中休養,說起這次手術效果,抑制不住的激動。他回憶,自己大概是3年前開始出現症狀的,當時左眼皮連續跳了4、5天,最開始還擔心是不是眼睛出問題了,但幾天下來,眼睛還看得清清楚楚,身體也沒有不適,這事也就拋之腦後了。

但一段時間後,幾個老牌友發現他打牌時左臉老是會不自覺抽搐,金大伯也感覺左眼跳得更厲害了,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面肌痙攣,由於當時症狀較輕,他暫時選擇吃藥控制。

但藥物對病情的控制非常不理想,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金大伯左臉抽搐的情況已經影響生活了,“眼睛跳,連走路看路都費勁,更不要說看書看東西了,牌也打不了,尤其是坐下來想好好休息一下,臉皮抽得我根本沒法安心睡覺。”為了緩解症狀,金大伯還聽了一位牌友的建議去做了針灸,但情況沒有任何好轉,“痛苦,我這個樣子連門都不想出了。”

神經這個地方最脆弱,易“中招” ·

金大伯在杭州餘杭未來科技城定居工作的女兒一直想帶父親到大醫院檢查,奈何工作繁忙實在脫不開身,11月1日,家附近的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正式啟用,她果斷地把父親接到杭州,抽了半天時間,帶他前往總部一期神經外科就診。

“面診發現他睜眼困難、獨自行走困難。”接診的神經外科副主任、總部一期急診創傷中心主任楊小鋒主任醫師介紹,金大伯的情況在痙攣強度裡屬於最嚴重的四級,產生了嚴重痙攣和功能障礙,便為他聯絡了在面肌痙攣治療上經驗豐富的溫良副主任醫師。

“面肌痙攣主要是由於面神經被血管壓迫所致。”溫良副主任醫師解釋,面神經是12對顱神經之一,它從顱內剛發出的一段神經束膜非常脆弱,神經束膜可以理解為神經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如果此處被血管反覆壓迫、摩擦,進而破損,就會導致屏障功能消失,將血管的搏動直接傳導到神經上,造成面神經異常放電,導致眼皮跳動或面部抽搐,久而久之還會造成神經的直接損傷。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式有吃藥、區域性注射肉毒素和手術。醫生介紹,藥物控制從長期來看療效甚微,而注射肉毒素是將肉毒桿菌打到神經肌接頭,也就是神經控制面部肌肉跳動的開關,可以暫時關閉這個開關,使面部肌肉不再跳動。但這只是一種表象控制,維持的效果因人而異,一般可維持6個月左右,適合不願意手術、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手術則是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最理想方式。

檢查發現,金大伯的情況比較嚴重,他的椎動脈緊貼面神經,引發面肌痙攣,手術是治療他的最合適方式。在瞭解了幾種治療方式後,考慮到自己的情況注射肉毒素可能治標不治本,金大伯決定直接接受手術治療。

這種手術方式解決後顧之憂

通常情況下,面肌痙攣患者都會接受微血管減壓術,一般是透過微創方式找到面神經和血管的接觸點,在兩者中間放入一塊小墊片,分隔血管和神經並給予一定的空間,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治療方式。但由於椎動脈是顱內一條重要的大動脈,比較粗大,管腔內的血流量和血流壓力也大,常規的微血管減壓術難以將血管和神經有效分開,即使一時透過墊片分離,時間一長,壓力還是會透過墊片傳導至面神經繼發麵肌痙攣。

為了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專家建議金大伯接受椎動脈懸吊術。楊小鋒主任醫師介紹,這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治療複雜性、難治性面肌痙攣的新方式,也被視為是微血管減壓術的2.0升級版。手術切口和普通微血管減壓術一樣,在患者耳後側切開一個5-6釐米左右的切口,透過這個切口再切開一塊差不多一塊錢硬幣大小的顱骨(當然還是會放回去的),藉助顯微鏡找到神經與血管的貼合點,將壓迫神經的椎動脈直接黏在硬腦膜上,由於椎動脈血管壁比一般的血管厚,將它懸吊在硬腦膜上一方面不存在血管破裂等安全問題,最大的裨益是釋放了面神經的空間,使其不再受到壓迫。

“這種術式要求主刀醫生在1-2釐米的小空間內精準操作,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目前開展的醫院較少,浙大一院是省內較早開展這項手術的醫院。”楊小鋒主任醫師解釋,在面肌痙攣患者中,約有20%至30%的患者屬於這種複雜性痙攣,該術式的應用可以極大幫助這部分患者解決後顧之憂。

聽了醫生的介紹,金大伯和女兒欣然接受這一手術方案。日前,溫良副主任醫師主刀為其手術,金大伯成為浙大一院餘杭總部首位接受椎動脈懸吊術的患者,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專家提醒:出現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

面肌痙攣在神經類疾病中比許多腦腫瘤的發病率還要高。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表示,東方人體型較小,後顱空間小,血管和神經更容易擠在一起,因此該病發病率較高,大部分患者初期表現為眼皮跳、嘴角抽動等症狀,隨著情況加重會出現眼睛睜不開、面部肌肉緊繃,對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但在中國,面癱的發病率高於面肌痙攣,常有人會把它們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不是同一種病。面肌痙攣可以通俗理解為面部神經過度興奮引起的面部肌肉抽動,而面癱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面神經麻痺造成的面部表情肌癱瘓,在發病期間神經直接“廢掉”,神經功能暫時不起作用,嚴重的患者連基本的抬眉、閉眼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面肌痙攣

面癱

不僅如此,面肌痙攣和麵癱的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面癱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因為神經炎症引起的面癱約80%透過治療是可以完全恢復的,,但如果是由於中風或外傷造成的面癱,則療效較差。專家提醒,患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確診,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稽核:主編雷子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赴美癌症  垃圾食品與青少年的睡眠問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