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緊張,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多的朋友出現了腎虛的情況。腎虛雖然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忽視腎虛的調理。腎氣虧損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腎生精,精生髓,髓壯骨,髓通腦,腦為髓海。
中醫理論認為:“腎氣足,百病除”。\u001f\u001f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之功能,右腎轄五臟之執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u001f
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腎生精,精生髓,髓壯骨,髓通腦,腦為髓海。腎虧則髓空,髓空則骨軟,骨軟則腰膝痠麻,牙齒脫落,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頸椎神經痛,甚至出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反應遲鈍,精力下降,脫髮皮皺等現象。腎陽虛衰,男人表現為陽痿、早洩、遺精;女人則帶下不止,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
腎為先天之本,主要有兩大作用:
第一,腎主封藏,腎封藏著人體生命的原動力——真陰真陽,如果一個人的腎功能受損,使體內原動力喪失,則會危及到生命健康。腫瘤的發生實際上與陽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體質偏寒的人容易得癌症,這就與腎的陽氣不足有很大關係。
第二,腎主納氣,肺吸入的氣,要通過腎的納氣功能,來實現人體氣機的調暢。癌症晚期的病人會出現喘不上氣的問題,這就是因為腎的納氣功能不足引起的。
中醫認為,腎虛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可見個臟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腎虛分腎陽虛和腎陰虛兩種:
腎陽虛的主要症狀有腰膝痠軟、怕冷、四肢發涼、小便清長、大便溏瀉;
腎陰虛的主要症狀則是火旺煩躁、手足心熱、小便短赤、潮熱陣陣。
兩種腎虛的症狀不同,用藥也不同:
腎陽虛需用溫陽藥
腎陰虛則需用補陰藥
補腎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延緩衰老和防癌的目的。
腎氣不足的表現
1、精力不足
腎氣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原始動力,腎氣充足人也會精神煥發、體力充沛;相反,腎氣不足的話,人的身體運轉緩慢,精力得不到充足的濡養,人也無精打采,哈欠連連。
2、抵抗力下降
腎氣本是身體的陽氣,支援身體的所有生理活動。腎氣不足身體抵禦病毒的能力也下降,抵抗力下降隨之出現的是怕冷,容易感冒發燒。
3、聽力下降
腎與人體的多個器官都有關聯,腎氣的盛衰決定了耳朵的聽覺功能的強弱。若是腎氣不足,耳朵也會出現相應的病症,如聽力下降、耳鳴等。這主要是老年人腎氣不足的表現。
4、腰痠背痛
腎氣不足之時最容易有感應的是腰部背部,常有腰痠背痛的煩惱。其特點是有勞累過度之感,腰部隱隱作痛,嚴重時甚至直不起腰。
5、出現黑眼圈
中醫上認為黑色代表腎,腎氣不足時間一長黑色素便會積累到眼部,顯現出黑眼圈。這是女性腎虛常有的表現,同時女性可能還伴隨有月經不調、臉部出現淡黑色斑塊的症狀。
6、脫髮嚴重
按照中醫的說法,觀察頭髮的潤澤程度便能判斷腎氣。這是有道理的,腎氣不足不能榮養頭髮,就會出現頭髮乾枯易脫落。
日常補腎小竅門
一、外勞宮補腎法
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臥於床上,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后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鬆靈活。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二、小指頭提水法
手指頭有許多神經末梢,聯結五臟六腑,例如右小指頭通腎,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強壯,開竅於二耳與二陰;左小指頭通膀胱,是人體主持水液的代謝,它通肺、通胃、通腎。常練小指頭提水法可以強腎。日本有些人長期用此法強腎後,70多歲還能生育。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活就得動,關鍵是如何去動。這個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動腎氣,短時間內使人體陽氣生髮起來。腎乃先天之本,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好靜不好動,導致人體陰氣過盛,陽氣相對不足,會產生乏力、疲勞、健忘等症狀,用這個方法三到五分鐘,就可以緩解一個小時連續勞動的疲勞,很適合現在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這個方法還適合中老年人養生,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聯,其實是腎氣衰了,按摩腎俞有直接補腎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時動一動,腎氣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彎了。”
三、搓腰眼
“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每次便後,用搓熱反雙手搓腎臟36次,你會感到腰部發熱;
四、捏 耳
腎開竅於耳,能益腎填精。用搓熱的兩手心搓揉耳廓,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搓揉耳廓3分鐘,再用兩手交替經頭頂拉扯對側耳廓上部12~18次。
五、搓 腳 心
兩手對掌搓熱後,以左手擦右腳心,以右手擦左腳心,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此法有強腎降虛火之功效,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症效果甚佳。
六、艾灸法
灸法是鍼灸學治法的一種,艾灸對寒、熱、虛、實諸證均有一定效果,其機理歸根結底在於艾灸通利經絡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灸法是補腎的最強法,它無毒副作用,直接作用於人的腎部腧穴,效果甚至達到立竿見影。
艾灸補腎的5大穴位
1、足三裡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功效:健脾益胃、補益氣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勞、早衰。張杲的《醫說》強調“若要安,三裡莫要幹”,意指反覆灸足三裡,可起到保健作用。
2、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溫腎健脾、祛溼利水、調經止痛。
主治:腸鳴腹脹、洩瀉、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痺。
3、腎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和肚臍平行。
功效:腎,腎臟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腎臟的寒溼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故名。
主治: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配伍:配太溪、三陰交治療月經不調;配翳風、耳門治療耳鳴、耳聾
4、太溪穴:
無副作用的補腎、治腎病大穴
適宜症狀: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腎虛、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為浮腫、腰痠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
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增強記憶力、改善聽力及視力、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俞”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面板。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按摩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5、關元穴(丹田)(千年野山參):
位於臍下四橫指處。該穴是任脈上全身性強壯要穴。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腹痛、腹瀉、便祕、陽痿、遺尿、頭暈、失眠、痛經等症。
關元顧名思義,把元氣關住,使其不外瀉。關元是足三陰、任脈交匯穴,小腸募穴,足陽明胃經下合穴,人體十大保健大補要穴之一。
能讓人恢復青春活力,可治療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洩、性慾減退、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足三裡、三陰交、關元、腎俞、太溪建議每個穴位最少灸20分鐘,可以天天灸,也可以灸3停1。冬季養生主張潛藏,在冬季人體的陽氣也和自然界陽氣的運動趨勢保持一致,使人體的陽氣內斂、下降,藏於腎,在五臟中,腎的藏在冬季是主導,因此,冬季是藏的季節,是養腎的季節。應該好好做做艾灸和上面講的補腎法,好處不勝列舉。
溫馨提示:
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資訊,特別是當涉及藥品、配方、鍼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冶療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