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肛瘻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大部分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本病為肛腸科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在肛腸疾病中所佔的比例為 1.7%~3.6%,且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臨床表現為肛旁硬結、潮溼、流膿等症狀,並伴有瘙癢以及疼痛感。本病很難自愈,一旦發生,手術治療仍為最有效的方法。

微創化治療的興起:

傳統括約肌切除術為肛瘻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肛瘻切開掛線術、肛瘻切開術以及肛瘻切除術等,雖有助於控制患者病情進展,但會對患者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或多或少的損害,且不利於患者術後病情的恢復,極容易引發肛門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失禁等併發症,使得患者的預後效果明顯降低。基於醫患雙方共同的訴求,外科手術微創化是近年來外科領域一種趨勢,其原則是達到治癒目的的同時,採取無痛、微創、整形手術,儘可能少地損傷肛管括約肌,最大限度地保護肛管括約肌功能,以免造成肛門失禁。

微創化手術治療的前提是獲得精確的術前診斷,光靠臨床經驗和肛門指檢應付簡單的肛瘻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對於複雜性肛瘻來說,往往需要更多的病因篩查和解剖學診斷:

1. 結腸鏡檢查:用於排除肛周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腸道結核等感染性疾病。

2.磁共振:術前磁共振檢查已經成為多數醫學中心評估複雜性肛瘻的金標準,磁共振能夠從矢狀位、冠狀位及橫截位獲得原始三維斷面成像,給結直腸肛門外科醫生提供重要的解剖學資訊:

近年來,由於結直腸外科醫生越來越重視保護肛門功能,提高病人術後生活質量,各種保留括約肌術式的開展成為了複雜性肛瘻治療的新熱點。微創手術的實施則能有效避免對肛門括約肌功能造成的損傷,可對患者的肛門功能進行有效的保護,既有助於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又能顯著提升療效,促進術後恢復,改善預後效果。為此,臨床醫師在對肛瘻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優先考慮採用微創手術。

三種常用的肛瘻微創術式:

1. 經肛括約肌間切開術( transanal opening of intersphincteric space,TROPIS) : 是一種治療高位複雜性肛瘻的新型微創化手術。2017年Garg正式報道了該方法,其手術方式是經肛管內透過內口切開黏膜和內括約肌,括約肌間的瘻管被從肛管內開啟以達到清除感染的目的,保持括約肌間開放以二期癒合達到閉合瘻管的目的,這不僅破壞了感染的隱窩腺體,而且打開了括約肌間的瘻管,保留了外括約肌,保護了肛門功能,降低了大便失禁的風險。該術式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保留括約肌手術,操作簡單、疼痛輕、恢復快、肛門功能保護好,可用於治療包括肛提肌上和馬蹄形肛瘻在內的高位複雜性肛瘻。

2. Parks松掛線術:適用於經括約肌型肛瘻。其手術方式是行內括約肌切開,切除內口及其周圍瘻管壁與部分內括約肌之後,儘量搔刮從括約肌中穿入的瘻道及其肌間的感染灶,外口周圍切開之後,切開外括約肌以外的瘻管,不切斷外括約肌,予鬆弛掛線作引流。既降低了單純應用parks法的複發率,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外括約肌。

3. 改良Hanley術:改良Hanley法是針對涉及肛管後深間隙(DPAS)、肛管後括約肌間深間隙(DPIS)和雙(單)側坐骨直腸間隙馬蹄形肛瘻(膿腫)的手術方法。其手術方式是作後正中切口,縱形切開內口、內括約肌下段和瘻管下方的外括約肌皮下部及淺部,並在兩側坐骨直腸窩分支瘻管作放射狀切口行對口引流,將前方開口與後方間隙連通, 從而避免完全切斷肛尾韌帶,防止肛門畸形和向前移位,縮短癒合時間。它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完全開啟這些膿腫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併發症發生率低,解剖畸形少,功能輕微改變。

肛瘻的外科治療理念經歷了從毀損性切除到修復再到重建、再生的過程,隨著人們逐漸重視肛門功能的保護,肛瘻治療的目標一定是療效與功能保護相兼顧。因此微創療法是肛瘻治療的必然發展趨勢,但每種術式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足,所以臨床上有經驗的肛腸科大夫一定會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實際,綜合考慮,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或用單一術式或二、三種術式結合共同解決病灶,使肛瘻的根治性與肛門功能的保護性達到最佳的結合,讓醫患雙方雙雙獲益,實現雙贏局面。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孩子錯誤坐姿,竟影響骨骼健康,很多家長後悔看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