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指的是大便次數減少和(或)糞便乾燥難解,一般2天以上無排便,提示存在便祕。但健康人的排便習慣可明顯不同,有人排便習慣3天1次。因此,對有無便祕必須根據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判斷。

中醫認為恣食辛熱,飲水不足,血虧陰虛皆可導致腸道津液不足,失去對糞便的濡潤滑利;情志不舒,悲傷憂思,忽視定時排便,久臥少動致氣機鬱滯,不能宣達,傳導失職;、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洩,致通降失常,或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潤滑腸道,使糞便當出不能出而成。

【辯證】:津液不足症見排出澀滯,糞便成塊,味臭量少,3-5日一行,伴有脣瘡,舌幹口燥;氣機鬱滯特點是"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雖不結燥,但排出困難,雖感,肛門下墜,但蹲廁後無糞便,或排不乾淨,腹脹腸鳴,屁多,噯氣;脾腎雙虛症見糞蓄腸間而無便意,雖有邊意而努掙乏力,便出十分艱難,排時漢出短氣,便後疲乏不堪,不服瀉劑就數日不行。

【治則】:通腑導滯

【主穴】:天樞、大橫、大腸俞、支溝

【配穴】:津液不足加曲池、上巨虛、太溪;氣機鬱滯加太沖、膻中、氣海;脾腎雙虛加脾俞、腎俞、太溪

由於人們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制,現在的中老年、青年人便祕的現象已不再是少數,嚴重的幾天不解大便,不僅自我感覺難受,而且由於毒素積累在內臟,長此以往還會引發身體的其它疾病。治療便祕如果單純的選擇通便的藥物治療,莫過於飲鳩止渴。使用艾灸來治療便祕,不多,簡單易行,很快就可以緩解症狀,綠色療法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傷害。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重點灸天樞和足三裡,這兩個穴位都是屬於胃經的要穴,不僅可以讓便祕的人順利通便,而且可以使拉肚子的人止瀉,所以從這兩個穴位的作用上體現出艾灸的雙向調節作用,這也是艾灸的獨特魅力所在。艾灸時每穴灸30分鐘,每天一次,為增加效果,可以使用,方法和穴位同上,這樣可以增強調節作用,更快緩解症狀。

治療便祕的艾灸治療取穴

01、【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2寸處。

【主治病症】:便祕、腹脹、、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痺、、噁心想吐等症。

02、【取穴方法】:大橫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距臍中4寸。

【主治病症】:洩瀉,便祕,腹痛。

03、【取穴方法】: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病症】:疾病:腸炎,痢疾,便祕,小兒消化不良。

04、【取穴方法】:伸臂俯掌,於手背腕橫紋中點直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與相對取穴。

【主治病症】:消化系統疾病:習慣性便祕,嘔吐洩瀉。

05、【取穴方法】:承山穴在小腿被測正中線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可以看到在小腿背側中間肌肉(排腸肌)收縮時會形成一個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這個人字形溝的頂點處。

承山穴是膀胱經的要穴對祛溼作用尤為重要。但宜瀉不宜補,所以提醒各位承山最好還是重力點按用洩法為好。

【主治病症】:痔瘡、便祕、、腰腿痛等。

配穴:津液不足加曲池、上巨虛、太溪;氣機鬱滯加太沖、氣海;脾腎雙虛假脾俞、腎俞、太溪。

方法:用艾條溫和灸,腹部推薦用鳳儀灸溫灸盒,每次每穴20-30分鐘,10日一個療程。

根據便祕的病因,可以採用不同的穴位進行艾灸調理。

氣虛及寒性便祕用灸天樞、足三裡、上巨虛、支溝、大腸俞等穴。每次選用2~3穴,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熱結便祕可灸大腸俞、內庭、大橫、。可採用隔蒜灸。每次選用2~3穴,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氣滯便祕選用太沖、陽陵泉、支溝穴灸之。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氣虛便祕灸肺俞、脾俞、足三裡、,可採用隔姜(或附子餅)灸。每次選用2~3穴,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血虛便祕用脾俞、足三裡、灸之。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陰虛便祕灸太溪、照海、復溜。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陽虛便祕選用腎俞、命門、大橫、關元、神闕、腎俞。可採用隔姜(或附子餅)灸。每次選用2~3穴,每穴15分鐘,每天1次。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吳小生說:天氣轉涼血糖難以控制?做好這4點讓血糖安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