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種類眾多,最不缺的就是有大量尿蛋白的症狀的,幾乎80%的腎病都存在明顯的漏蛋白的情況。通常我們預設為,尿蛋白定量漏出越多,腎功能受損越嚴重,相應的腎衰竭風險就越大,預後不理想。
膜性腎病或許屬於例外!
膜性腎病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病理型別,典型的症狀就是大量尿蛋白,與其他腎病相比不同的是,別的腎病尿蛋白基本上是零點幾克起步,但它非常豪橫的,尿蛋白常常是幾克起步,甚至高達數十克、幾十克。光聽著就很嚇人。
尿蛋白長期漏出較多,則會引起低蛋白血癥、嚴重水腫症狀的發生。
但也不是所有膜性腎病患者初次發病都有這麼嚇人的尿蛋白,也有部分患者存少量尿蛋白或無症狀的尿蛋白。
約1/3的患者可自發緩解!
特發性膜性腎病,也就是表現為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PLA2R抗體)升高的型別的膜性腎病。研究表明約有約1/3的患者可自發緩解!這項研究資料早些年發表在了全球權威領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什麼叫自發緩解?簡單來說,就是病情發生後沒有藥物干預的情況,自行往好的方向發展,且尿蛋白也逐漸減輕。
我國在之後對膜性腎病的預後方面也做了相關的研究,表明膜性腎病發展過程達到完全緩解(尿蛋白低於0.3g)的患者,不會腎衰竭;達到部分緩解(尿蛋白低於3.5g)的患者,腎衰竭風險明顯降低。
而持續存在大量蛋白尿且難易下降的患者,尿毒症風險顯著升高。
剩餘的2/3的患者,如何穩住腎功能,創造一個良好的預後?
達不到完全緩解的患者,一般可分為兩類情況:
血肌酐正常,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持續低於3.5g;
血肌酐升高且腎功能下降,24小時尿蛋白定量高於3.5g。
對於第一類情況的患者,尿蛋白雖然沒有超過大量的標準,但持續漏出還會損傷腎小球,引發水腫、低蛋白血癥的情況,需要及時採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方案。通常堅持免疫調理6-12個月,會有明顯緩解。
第二類情況,肌酐已經升高,腎功能開始下降,腎臟出現明顯萎縮,還有感染、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的出現,此時不建議在繼續用免疫抑制的治療方案。而更需要重視一些嚴重併發症的控制,及時進行控制血壓、利尿消腫、降脂、抗凝等,還有防治心衰、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整體腎功能穩定住了,才更利於尿蛋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