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壽命盡,弊服仍不周。——陶淵明
在美國科學雜誌中,曾經提到了人類的壽命問題,那篇文章指出,類壽命的極限應該在130歲左右。
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都表示疑惑,因為人們都非常的相信科技,也相信秦始皇追求的長生不老。如果人生只有130歲,那麼我們很多的嚮往都會失去。
在劉慈欣等人的作品中,人類可以通過冬眠,以及基因改造,都可以活到300歲以上,有的身體可以活的更久。
那麼,這種說法真的對嗎?還是說學者的觀點與我們不太一樣呢?
一、人類極限壽命自從科技革命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關注到人的壽命問題,因為我們不同於以往,伴隨著生命基因以及各項工程的進步,似乎已經有能力延長我們的壽命。
而且從資料上我們也能看出來,相比較於過去來說,我們人類的壽命延長的太多。據記載過去我們的平均壽命大概在50歲以下,但如今基本上人人都能活到70歲以上。
整個人類的壽命平均水平提升了20歲,而我們僅僅只過去了不到300年的時間,這種發展和進步真的讓人驚歎。
因此有科學家就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壽命會越來越長。一方面是醫學手段的進步,另一方面就是人對於基因領域的探索,這些都是我們延長壽命的資本。
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人的壽命長短關鍵在於細胞端粒,若我們真的有一天能夠破譯細胞端粒的密碼,對細胞端粒進行復制和延長,那麼我們的細胞可以無限的分裂,也就可以實現無線的生命。
那麼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美國科學雜誌公佈的文章內容強調,人類壽命的極限只有130歲。不僅如此,WHO公佈的人類平均壽命的極限大約也是在77歲左右。
因此,在官方的科學家看來,人類的壽命是有極限的,而且我們正在逐漸的靠近這個極限。這個過程猶如數學函式一樣有一個峰值,一旦我們接近這個頂點以後,就不會再上升了。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很多人十分不滿,因為這是對於我們科技的不自信,同時也是對於人類自身的否定。
為什麼科學家會提出這樣一個極限壽命呢?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二、生命的意義和規律其實關於極限壽命的說法,科學家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考慮,這是對於我們人類自身的反思。
1.生命的意義。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關於生命的意義,科學家提出130歲和77歲,其實就是指的生命的合理意義的區域。
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一生中最大的價值其實就是要經歷幾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個是與父母的親情。
第二個是和朋友的友情。
第三個是與妻子(丈夫)的愛情。
第四個是對於社會的貢獻。
客觀的說,人在10歲以前基本上完成了和父母的親情,而在10歲到20歲之間完成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情,等到20~30歲之間完成的愛情。再到後來的歲月,基本上就是前面這三者的總結和複習。
因此,這種情感在70歲左右的時候,其實就會慢慢的變得淡薄,甚至到最後迴歸本源。畢竟古人有句話說得好,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事物之變遷我們不可阻擋,親人的死去,朋友的離去以及愛人的過去,一切的一切終究會在這一時間段完成。
所以從人生的意義來說,活到70歲已經差不多了。而且到這時候人的熱血已經褪去,思維慢慢的老化,再活下去就真的會變成孔老夫子所說的那句話,老而不死視為賊也。
2.生命的規律。除此以外,整個自然界包括我們的生命其實都是有一個規律可循的。正所謂日月變遷,晝夜更替,以及四季之更迭,這都是大自然的規律,沒有了規律,一切都會陷入到崩潰。
假如我們想要挑戰自然規律甚至扭轉規律,最終的結果就是,無限的災難和崩潰。例如人類破壞大自然,破壞生物圈,破壞水迴圈,最終的結果就是大自然不斷的爆發災難。
全球氣候變暖,空氣汙染,冰災海災澇災,還有旱災。這些都是大自然對於人類干預的反饋,我們人類飽受其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同樣的,假如我們在生命方面去幹預,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一方面就是延長壽命以後,我們不確定延長壽命會對人類造成哪些變異的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曾經提到人類獲得永生以後,將不再成為人,因為人的倫理崩潰,社會秩序崩潰,他們成為了一種可怕沒有感情的冷酷生物。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歷經了無數的生死以及事物之變遷,我們對於任何事物很難產生一些情感,極有可能會成為像神一樣的冷酷存在。假若真的能夠成為神,一兩個還是可以的,但整個整體成為神,那麼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組合?
因為對於任何組合我們都沒有了任何的情感,只剩下冷冰冰和無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無法想象人類將如何繼續。
而且,劉慈欣在自己的作品《贍養上帝》中,也曾經提到過一個概念。曾經有一個文明被稱為上帝,他們擁有了無盡的壽命,結果無盡的壽命導致了他們無法出現生命的更新換代,思維也無法進行創新。
最終,所有的技術停止在了最初始的狀態,迫於無奈,他們選擇以機器人來代替人類。當機器人老化以後,他們甚至都無法對那些裝置進行維修。於是整個上帝文明都老了,最終他們還需要人類來養老。
因此,當生命沒有極限的時候,一切會不會變成這樣,甚至會讓我們的文明走向衰敗甚至死亡?
三、一切有定數所以面對生命的極限,個人覺得科學家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就目前來說我們沒有技術,而且也沒有能力去接受長生不老。因此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坦然面對人生,珍惜現有的時光,然後去調整好心態,保持一個長壽的生活就可以。
平時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然後堅持健康的飲食,這樣讓自己的生理機能保持最佳狀態。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去尋找真愛去珍惜人生,並且為社會作出貢獻。
等到我們完成了這些步驟以後,真的有生命大限來臨,我們也可以無怨無悔的去坦然面對。正所謂生老病死,我們無可奈何,但我們能夠抓住有限的時機活得更好,這才是真正的王道。
總結回顧科學家的觀點,我們還是應該要進行自我反思,生命是很偉大的,但生命其實也是有規律的。生老病死就是一種規律,我們如果只知道想要活的更久一點,想要打破這個規律,而不懂得珍惜有限的時間,讓生命更有價值。那麼不管我們做出多麼大的嘗試,最終也是留下無盡的遺憾。
當然了,假如未來真的有技術能夠讓我們長生不老,那麼我們一定要進行新的調整,要建立新的社會倫理。因為假如我們擁有了長生不老,那麼所有的關係持續1萬年10萬年甚至100萬年,這樣的關係真的能夠持續下去嗎?
所以,長生不僅僅是一種優越的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生命的詛咒,如果我們不能認清楚這一點,在未來的技術突破的時候,可能會走上歧途。所以,活到130歲,我們就應該很慶幸很知足,貪多嚼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