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飲茶的源頭

傳說第一個品嚐茶樹鮮葉並發現它神奇解毒功能的是神農氏。《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載茶為藥用的書:“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書中“荼”即是茶。神農即中國的元祖炎帝,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時期氏族部落的首領,當時生產力低下,農業與醫學水平都很低。我們的祖先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須和自然、飢餓、疾病作鬥爭。

神農採藥

在江南,長期流傳著關於神農和茶的故事。為了治療人們的疾病,神農氏經常尋草藥於深山老林之中。傳說神農氏有著透明的身體,草藥入肚後,藥到了何處,藥效及治病過程清晰無比。有一天,當神農看到一種綠葉白花大的樹時,就吃了這種樹的葉子。說也奇怪,當他吃下肚子後,發現自己腸胃裡起了奇妙的變化。這些葉子不僅在自己腸胃裡上下流動,把已經吃過的食物洗滌得乾乾淨淨,而且吃後口中生香。感覺甘甜鮮美。這種葉子的解毒作用的發現,使得神農欣喜異常。以後,每當他在嘗百草中毒時,就用這種綠葉解毒。

可以說,神農氏是傳說中發現使用茶葉的第一人,是中國古代農業和醫學的創始人。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奉神農氏為“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二、飲茶的變化

三國時期,據《廣雅》記載,當時飲茶方法也是“採葉做餅”,將餅茶烤炙之後搗成粉末,摻合蔥、姜、橘皮等調料,再放到鍋裡烹煮。這種方法一直延續著,到唐宋以後又有許多變化。大體來說,我國飲茶方法先後經過烹茶、點茶、泡茶几個階段。直到現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著遠古吃茶習慣,除了直接咀嚼茶葉外,有點將茶葉用鹽醃製作為菜食,有點將茶葉和大米煮成茶粥。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正是唐代陸羽所著,書裡面總結了有關茶葉多方面的知識,並大力提倡飲茶,推動了茶葉的生產和茶學的發展。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飲茶的文化,茶經為中國茶文化奠定了基礎。在我國茶葉尤其常見,即便是很普通的家庭也會有飲茶的習慣。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用木頭做亭子、凳子,搭設茶室,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供人們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除此之外,中國茶具歷史也十分悠久。歷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約可推陶土製的缶,類似今天四川、雲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來煮茶,也可作盛具用。雖形狀古樸,但笨重粗糙。西漢以來出現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鮮豔,初現了茶具的藝術性。茶具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創新,其藝術性不斷地增強,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好茶要配好的茶具,才能泡出好茶,每種茶都有相應的一種茶具。茶具是飲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具是飲茶文化的載體。

  唐代時,以陶瓷茶具為主,同時貴族、富家也出現了金、銀、銅、錫等金屬茶具。

我國的茶具儀態萬千,茶具藝術絢麗多姿。茶具和飲茶方式的關係相當密切。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18歲妙齡女子子宮縮小到拇指大小,專家說:這個習慣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