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出現過頭暈的情況,一般稍作休息後會緩解,但發作時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有的朋友會經常性發作,很是苦惱。
這種看似不大的“小毛病”,是否要到醫院去看看?又該如何治療、預防呢?
年輕白領突發眩暈栽倒在地柳女士今年35歲,自打三年前生下寶寶後就出現了眩暈的毛病。“剛生下寶寶第一年發過一次,當時躺在床上完全不敢動,一睜眼感覺天地都顛倒了,非常難受。”柳女士介紹說,當時以為是產後虛弱、身體還沒恢復好,就沒到醫院就診。從那以後,柳女士每年都會發作一次眩暈,不過症狀都不算嚴重,稍微休息後便能自行緩解,想著也許是勞累、低血糖的問題,柳女士一直沒太當回事。
前幾日,柳女士正在公司加班,突然感覺頭暈、噁心,本想起身倒杯水喝,但眼前突然天旋地轉,整個人栽倒在地。同事看到後趕忙撥打120將其送至了江蘇省中醫院。
根據症狀眩暈也分不同型別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醫生為其安排了相關檢查,並將其轉至神經內科科主任、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明華處就診。吳主任接診後,結合檢查結果和患者的病情自述,判斷柳女士是周圍性眩暈。
“在門診經常會有眩暈的患者前來就診,眩暈是因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吳主任分析說,眩暈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周圍性眩暈包括有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性偏頭痛等,發病症狀為突發、旋轉性的眩暈,持續時間短暫,可自然緩解或恢復,但常反覆發作。中樞性眩暈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幹、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眩暈程度相對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
出現眩暈要儘早就診隨後,吳主任為她進行了手法復位:柳女士躺於治療床上,頭部向下垂於床邊,通過幾次位置的調整和醫生的手法,柳女士本來還暈沉沉的頭一下子好多了!
吳主任介紹說,柳女士所患的是周圍性眩暈中的耳石症,這是一種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當人體頭位變化時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因此,對於這一類患者一般透過手法復位治療後病情就能得到較好的改善。
除手法復位的治療外,藥物治療也是眩暈疾病的關鍵治療方法。西醫對於眩暈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一般用藥後效果較為明顯。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髒,主動主升,憂鬱惱怒,可致肝氣不調,氣鬱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上擾清竅,發為眩暈,因此治療此症應以平肝熄風為主。但對於像柳女士這一類經常性發生眩暈的患者,建議不妨嘗試下中醫的治療方法,從全身角度對疾病進行辨證治療,一般會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