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央氣象臺釋出寒潮橙色預警,預計28日至31日,我國多地降溫12~16℃,區域性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6℃以上。
氣溫的驟降,難免令很多人身體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容易生病或者導致慢病人群出現各種併發症,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
據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專案最近公佈的一組資料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
這意味著,冬天的確成為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難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主要與低溫可加重病情有關。在心血管疾病中,最多見的型別為高血壓和高血脂,冬季氣溫本來就比較低,如果遇上大風或突然氣溫驟降,寒冷的刺激會使得人體血管收縮,從而使得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有研究人員發現,室外溫度每降低1℃,人體收縮壓就越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張壓約升高0.12毫米汞柱。
此外,由於冬季人體排汗減少,飲水量也減少,水分攝入不足,會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或病情惡化的風險。
那麼,高血壓人群該如何安全過冬?
第一,在日常的高血壓慢病管理上,冬季要注意保暖,減少到大風的戶外活動,預防寒冷對血管刺激以致血壓驟然升高。規律的生活,比如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活動,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以及注意勞逸結合。此外,比較乾燥的天氣容易造成血液黏稠,誘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及時補充水分,每天不能低於2000毫升熱水。
第二,按時服藥,規範治療,不可突然減量或停藥。
進入冬季後,建議每天測一次血壓,如果血壓總是高於 140/90 mmHg,那麼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調整治療方案。
在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中,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以期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防止或延緩患者產生耐藥性。
中醫認為,該病屬於“頭痛”“眩暈”等範疇,本質是陰陽失調所致,病因主要為內生之風、痰、瘀血。臨床上,根據高血壓患者的不同症狀將其分為多種型別,包括肝火上炎型、肝陽上亢型、氣血虧虛型、腎精不足型以及痰濁中阻型。
(1)肝火上炎型:該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主要表現有血壓高,且伴有頭目眩暈,胸肋脹滿疼痛,失眠多夢,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治宜清熱洩肝火。
(2)肝陽上亢型:該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主要表現為血壓高,且伴有頭痛頭脹,眩暈耳鳴,時而頭痛加劇,面色潮紅,口苦心煩,急躁易怒,少寐多夢,舌紅苔黃,脈弦細。治宜平肝潛陽,清火熄風。
(3)氣血虧虛型:該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主要表現為血壓高並伴有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經常面色蒼白,唇甲無光澤,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治宜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4)腎精不足型:該種類型高血壓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血壓高,且伴有頭暈目眩,腰痠腿軟,失眠,耳鳴,其中偏陰虛者,還表現為五心煩熱(兩手兩足心發熱,並自覺心胸煩熱),舌質紅,脈弦細。偏陽虛者,表現為四肢不溫,舌質淡,脈沉細。對於偏陰虛者,治宜補腎滋陰為主;對偏於陽虛者,則宜補腎助陽。
(5)痰濁中阻型:該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主要表現為血壓高,且伴有眩暈,頭重,胸悶,噁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治宜燥溼祛痰,健脾和胃。
在中醫辯證分型治療高血壓中,以肝腎陰虛或肝陽上亢為主要型別,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內傷虛損為主要病因,如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可導致肝氣鬱滯,日久則鬱而化火;而勞累過度或年老體弱,可使腎陰虛損,肝失所養,陰不斂陽則肝陽偏亢,上擾清竅;此外,恣食肥甘或嗜酒過度,可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溼邪內生,久則化火;這些都是誘發高血壓或者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醫調理高血壓需根據具體情況而治,肝陽上亢則平肝潛陽,氣血虧虛則補養氣血,腎精不足則補腎,痰溼中阻則燥溼祛痰。
【宣告】: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的損失、風險及糾紛,本院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