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基原】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

【異名】土豆、山藥蛋、洋山芋。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益氣健脾,調中和胃。

【應用】

1.病後脾胃虛寒,氣短乏力:牛腹筋150g,馬鈴薯100g,醬油15g,糖5g,蔥、姜各2.5g,文火煮爛,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

2.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和習慣性便祕:未發芽的新鮮馬鈴薯,洗淨切碎後,加開水搗爛,用紗布包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兩匙,酌加蜂蜜同服,連續半月至二十天。服藥期間忌食刺激性食物。

【使用注意】

馬鈴薯發芽,須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層,再用水浸泡,長時間煮,以清除和破壞龍葵鹼,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應少食。

【按語】

中國大部分地區栽培,尤以東北產量多而質優,馬鈴薯是中國人民喜食物。用馬鈴薯製作的食品較多,目前已有馬鈴薯澱粉、炸馬鈴薯片等在市場上出售。馬鈴薯磨汁可治水火燙傷,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藥物志》:“補中益氣,健脾胃,消炎。”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南方人很少搓澡,北方人卻每次都搓?哪種方式是最養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