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發生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十幾年的時間,但為什麼很多人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腫瘤專家們給出了三種原因:
第一:“諱疾忌醫”的心理,不願意麻煩去醫院,結果過小病拖成癌;
第二:不少癌症的早期症狀與普通疾病症狀相似,容易被忽視;
第三:體檢、做檢查時方法不對。
原因一:怕——“諱疾忌醫”心理
不少人都有諱疾忌醫的心理,總覺得自己得的是小病,不但不願意去醫院看醫生,或者“不看病,就沒病”,結果小病拖成了癌;還有的患者輕信偏方、自己亂用藥物,不僅耽誤了治療,還可能會加重病情。
一位醫生曾分享,碰到過一個患者,體檢的時候大便潛血檢查陽性。體檢報告建議專科就診,完善腸鏡檢查。但是,患者和家屬都不當回事,自認為是痔瘡出血。沒有及時的干預,導致腫瘤不斷的生長,等到出現了腸梗阻或者腸穿孔,才來醫院看病,這時候已經晚了,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如果發現異常,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看病,做進一步的檢查,明確診斷。
而根據中國抗癌協會公佈的《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資料,我國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
所以,不看病並不代表沒病,認識到自己身體存在什麼問題,積極治療,才是真正有效的對策。
原因二:防——忽視癌症早期預警訊號
發現癌症早期症狀也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早期的症狀,都被大家忽視了。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出“八大警號”作為人們考慮癌症早期徵兆的參考,專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套件為癌症早期可能會有的15種症狀和體徵,供大家參考:
1、腫塊結節
身體某部位出現腫塊結節,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的就是腫瘤。但也不必恐慌,腫塊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腫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塊),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初步判斷:
一看大小。越小的結節從機率上越傾向良性,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因此要注意隨訪複查;如果結節超過1cm則更要重視。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變化趨勢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持續增大特別是增大迅速的結節傾向惡性,要特別重視。
二看質地。質軟或囊性腫塊,傾向於良性,質硬、固定或實性腫塊,傾向惡性,但淋巴瘤的腫大淋巴結摸起來質韌。
三看邊界和活動度。良性腫瘤通常邊界清,活動度較好;惡性腫瘤多數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或融合,活動度較差。
2、非外傷導致的持續疼痛
多數人都經歷過疼痛,出現疼痛大家第一個反應是用止痛藥,這其實會掩蓋病情,應該先想一想可能的原因。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非外傷導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續疼痛,應去醫院查明原因。
3、咳嗽久治不愈
對於咳嗽,很多人見怪不怪,有的人遇咳止咳,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對於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菸者,應警惕肺癌等可能。
4、不明原因總髮燒
出現發燒,首先要想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燒,如果發燒原因不明,且持續存在,要警惕癌症可能,儘早進行相關檢查。
5、莫名消瘦和疲乏
如果沒有主動進行減重煅煉,也沒有刻意節食,體重卻不明原因下降或進行性消瘦,或伴厭食、乏力易疲勞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症表現之一。
6、沒有外傷的出血
非外傷性異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嘔血,要注意排除腸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不規律陰道出血或非月經期出血,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有關;無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難,小心泌尿系腫瘤;非外傷鼻出血則有鼻咽癌的可能。
7、持續消化系統異常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多數人只是一過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續存在,或伴反酸燒心,上腹悶痛不適,不要想當然認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
8、吞嚥食物有梗阻感
如果進食時有胸骨後悶脹感或胸骨後面的燒灼感,胸骨後疼痛,或者感覺食管內異物感,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吞嚥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
9、持續聲嘶且難恢復
短暫的聲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過,但如果聲嘶難於恢復持續時間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的可能。
10、大便習慣、性狀改變
大便習慣、次數或性狀發生改變(比如大便外形變細、大便帶膿、血、粘液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要警惕大腸癌,應儘早到醫院檢查。
11、白斑增大、灼癢
口腔粘膜白斑、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白斑迅速擴大伴灼癢,警惕可能是癌變。
12、黑痣突然增大、變色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邊緣變得不規則、顏色發生改變、出現破潰出血、灼癢疼痛或痣上原有的毛髮脫落等,都有黑色素瘤的可能。
13、自發病理性骨折
沒有明顯外力或僅有輕微外力作用,很容易就發生的骨折,可能是病理性骨折,應警惕骨惡性腫瘤。青少年如果出現非外傷性關節處疼痛腫脹,要注意白血病。
14、潰瘍傷口久不愈
如果面板傷口或潰瘍持續不愈,要警惕面板癌可能。口腔潰瘍很常見,但如果長時間持續不能癒合,應警惕口腔癌可能。
15、男性乳房出現異常
儘管男性乳腺癌極少見,但如果男性乳房異常增生長大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儘早乳腺專科就診。
雖然以上這些表現,並非特異性的,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但是需要提醒大家重視,一旦出現,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另外要注意的是,癌症早期甚至晚期都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因此推薦適齡人群或某些腫瘤高危人群主動進行篩查。
原因三:查——很多人檢查方法沒選對
還有的人,平時按時檢查身體,為什麼發現癌症時依然是晚期呢?原因在於檢查方法沒找對。
腫瘤的檢測方法,最常見的是腫瘤標誌物檢測、癌症基因檢測以及腫瘤遺傳胚系突變(生殖細胞突變)檢測,那到底哪種方法靠譜呢?
專家對三種腫瘤檢測方法進行了詳解:
腫瘤標誌物檢測:其結果有陰性和陽性,但檢測出來陽性並不一定就說明是腫瘤或癌症,僅僅是一種提示和訊號!同樣,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因為有些腫瘤會引起檢測結果假陰性。
癌症基因檢測:受檢測樣本、檢測技術水平以及癌細胞突變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目前癌症基因檢測結果仍然存在較大的誤差。所以,該報告不能作為癌症篩查、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的獨立依據,還需要結合其它診斷技術協同進行臨床評估。
腫瘤遺傳胚系突變(生殖細胞突變)檢測:該檢測是近年來在一些機構比較火的一種檢測,廣告宣稱的跟癌症基因檢測差不多,只要抽點血,就能精準地預測一個人一生中發生腫瘤的機率。但是,絕大部分人做這個檢測都沒用,浪費錢,尤其是完全沒有癌症家族史的普通人群。而且如果醫生未建議進行這項檢測,完全沒必要做。
事實上,各種癌症檢查都有“金標準”:
1. 胃癌:胃鏡+活檢
胃鏡檢查是胃部疾病診斷的一線方法,透過胃鏡+活檢篩查,胃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2. 肝癌:甲胎蛋白+肝臟B超
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建議,肝癌篩查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臟 B 超檢查,高危人群每 6 個月篩查 1 次。
3. 肺癌:低劑量螺旋CT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建議,肺癌高危人群,要進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
4. 腸癌:腸鏡
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強調,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5. 乳腺癌:鉬靶檢查
針對乳腺癌的X線檢查,又稱鉬鈀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簡單有效的篩查方式。
6. 前列腺癌:PSA篩查
專家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專案來排查前列腺癌。PSA價錢相對低廉,排除假陽性問題,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7.宮頸癌:HPV+TCT
專家介紹,目前國際公認最安全的宮頸癌篩查採取細胞學檢測(TCT)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學檢測聯合篩查的方式。